生态胁迫对东方粘虫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虫(Mythimna separata)又名行军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其发生为害给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治理粘虫最主要的防治手段。然而,过度用药已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且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害虫综合治理需要发展生态胁迫(UV胁迫和热胁迫)等环境友好型的防治策略。本课题对生态胁迫下粘虫的生理应答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为发展害虫生态胁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  环境胁迫因子UV-A对粘虫发育历期、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本研究测定了UV-A对粘虫发育历期,F1代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A照射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高于3龄和4龄幼虫。成虫的羽化率随着UV-A对蛹的照射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雌雄成虫的寿命随着照射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雌虫经UV-A照射1和4h后总产卵量提高,照射1h的雌虫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所有UV-A处理组雌虫日产卵量均高于对照。UV-A处理使F1代的累计生存率(卵,幼虫和蛹)降低。UV-A照射4和7h/day,F1代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蛹的发育历期无影响。  UV-A照射后粘虫氧化胁迫应答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在这部分的研究中,我们测定了UV-A照射对粘虫的影响,对3日龄粘虫成虫进行不同时间的UV-A照射处理(0,30,60,90,120 min)并检测处理后粘虫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系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V-A处理60min时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当照射时间延长至90min和120min时,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60min时升高,随后又下降。本研究表明UV照射导致了氧化胁迫,引起了粘虫成虫的生理应答。  粘虫抗氧化酶系对热胁迫的响应  昆虫对温度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热胁迫而产生的活性氧会对昆虫造成氧化损伤。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下,不同温度的热胁迫:低温(5,10,15和20℃)和高温(30,35,40和45℃)对粘虫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SOD,CAT和GSTs酶活力的升高表明虫体对于活性氧损伤产生了抗氧化应答。与低温相比,高温下POX和T-AOC可能在清除活性氧中有其他的作用,同时也说明高温可能产生了更多的活性氧。本研究证实了热胁迫能够引起氧化胁迫,抗氧化酶系在抵御氧化损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完善,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产业的新宠.近几年我国的共享经济市场已进入多元化发展和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在历经了短暂而繁荣的发展之后,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运营境内保税仓与海外保税仓业务,然而此类跨境电商新业态主要面临跨境通关、退换货、库存控管及境外物流跟踪等困难.根据由我国牵头,世界海关组
现阶段,在电子商务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存在仓储预留库存较高、库存容量浪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多个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价值
本研究以转双价基因(cry1Ac+SCK)抗虫杂交稻(Ⅱ优科丰6号)和对照非转基因杂交稻(Ⅱ优明恢86)为材料,通过田间取样调查,分析了转基因杂交稻对化防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主要害
近几年来,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除草剂的非靶标效应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杂草危害是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危害严重时甚至造成毁种,花生田化学除草已十分普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降低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减少自身氮素的供给,降低花生及后茬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国内外有关除草剂对花生–根瘤菌共生体系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除草剂-花生-根瘤菌三者的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更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和物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发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航运业的复苏,作为当前先进性现代物流的重要承载工具集装箱运输呈现出高速度增长的趋势。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集装箱没有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致使
苏州市职业大学和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自2010年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中外合作)专业以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推进“悉尼协议”专业范式研究,借鉴吸收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