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建设工程常会雇佣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人。这些工人在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作息习惯上都有明显差别。这些差别导致工人在面对相同刺激因素及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如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项目延误。因此,国际工程(若无特殊说明,后文均指国际建设工程)现场不同类型工人的管理是该领域长期以来的难点。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分析国际工程中工人的特点与差异,不过其研究方法大多为定性分析或传统数理统计分析。这些研究虽然可以发现普适性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没有考虑现场人员的行为特征、行为与行为差异的动态变化以及交互(工人之间、工人与工程师之间、工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等),也没有充分考虑项目具体特点,实用性相对缺乏。因此本文在现有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智能体模拟(Agent Based Modelling)和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这两类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国际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综合考虑工人个体特征、行为模式、行为差异、工程师决策和外界环境变化,建立可动态监控、模拟与预测工人行为及其对项目影响的仿真模型。本文首先进行了详实的文献综述,梳理了行为科学理论、激励动因理论、组织承诺理论、文化差异维度等相关理论及ABM与SD仿真的背景知识。基于文献材料和理论知识,本文识别了国际工程现场人员的典型行为、行为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建立从个体行为到项目进展,再反馈到个体行为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使用ABM-SD综合仿真方法研究国际工程现场工人行为差异的适用性,并将理论模型转化为仿真概念模型。为验证方法有效性,本研究选取实际案例,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一系列方法,采集定性与定量数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行为影响因素,最后在AnyLogic软件中建立了以现场人员行为及行为差异为核心的ABM-SD模型。该模型中,SD包含外部环境子模块、工序子模块及ABM-SD交互子模块;ABM则按仿真对象分为四类工人子模型与工程师子模型。实地测试显示模型输出符合案例真实情况,且能够有效捕捉四类工人在生产率、错误率和流动性上的差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模型能够从加班作业、超时工作、工人指导和监理制度等多方面对项目进展偏差做出定量的、可视化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模型还测试了10种不同的劳动力组成方案的效果,体现了模型在优选方案和决策支持的功能。本研究发现:1)国际工程现场中,不同类型工人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行为差异;2)工人行为差异受内外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又受不同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影响,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3)建立ABM-SD综合仿真模型,可以有效监测、模拟和预测工人的行为差异及其对项目的影响,提高国际工程现场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