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冬种马铃薯”是广东省乃至南方常采用的种养结合模式,它不但有稳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解决当地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在该模式中,需要明确以畜禽粪便为主要来源的有机肥对冬种马铃薯的施用效果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施用不同畜禽粪便源的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模式的养分循环参数及经济效益,以期为“畜禽-冬种马铃薯”种养结合模式中合理使用畜禽粪肥提供依据。分别采用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畜禽粪便源的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循环的影响。盆栽试验采用49cm×31cm×40cm(上口径×下口径×高)花盆;根据南方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比例和土壤养分含量实测情况,确定每盆施用氮(N)7.2g、五氧化二磷(P2O5)2.4g、氧化钾(K2O)9.6 g;采用等磷施肥,有机肥组N、K2O不足部分用化肥替代;设置化肥组F、半发酵蛋鸡粪组(S1)、蛋鸡粪有机肥(S2)、猪粪有机肥组(S3)及不施肥组(CK)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盆,共150盆。田间试验在田间小区内进行,小区面积为21m2(长7m,宽3m);同样采用等磷施肥,每小区施肥量为N 566.72 g、P2O5 188.91g、K2O 787.11g;设置化肥组F、蛋鸡粪有机肥1组(S1)、蛋鸡粪有机肥2组(S2)、猪粪有机肥组(S3)及不施肥组(CK)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共15个小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试验中,马铃薯产量最高的是S1组,理论亩产为3008.50 kg/667m2,与其余四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比CK组增产68.30%,比F组增产33.30%;商品薯率也以S1组最高,为91.69%,显著高于其余四组(P<0.05);与CK组相比,有机肥组S1、S2和S3马铃薯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田间试验中,马铃薯产量最高的是S2组,理论亩产为2037.85 kg/667m2,显著高于CK组(P<0.05),分别较CK组增产64.01%,较F组增产14.00%;商品薯率最高的是S1组,达87.23%,与CK组和F组差异显著(P<0.05);与F组相比,有机肥组S1、S2和S3组马铃薯淀粉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2.00%、11.38%和10.64%(P<0.05)。2、与CK组和F组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及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盆栽试验中,有机肥组试验结束时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开始时(P<0.05);大田试验中,有机肥组试验结束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开始时(P<0.05)。施用有机肥未显著影响土壤的锌、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的变化(P<0.05)。3、田间试验中,有机肥组N、P和K当季利用率较化肥组高,而且经济效益好,其中以蛋鸡粪有机肥组更好。经核算,只以冬种马铃薯施肥计,采用等磷施肥条件下,1个存栏1万只的蛋鸡场需配套96.63公顷土地;1个存栏1万头的猪场需配套797.90公顷土地,以消纳全部粪便。综上所述,“畜禽-冬种马铃薯”种养结合模式比单施化肥对冬种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好,养分利用率高,而且以“蛋鸡-冬种马铃薯”种养结合模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