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比例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的背景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老话题、新热点,2015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思路,包括进行分类改革,本文将重点关注不同类型国企的国资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以垄断性国企、竞争性国企和公益性国企的绩效为研究对象,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国资比例的变化对国企绩效是否产生了变化,采用门限回归模型测算出三种类型的国企的最优国资比例,探讨了随着国资比例的变动企业绩效具体如何变动。同时本文选择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里的两个典型案例中国石化和中国建材来探讨其混改方式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合《指导意见》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与实证结论相一致,并且又得出新的结论。最后根据本文结论提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包括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引进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给予投资者真正的“实惠”;改革企业只有通过苦练内功才能获取改革成果。  文章的创新点包括:第一、以往的研究大部分聚焦于对于一个行业而言的国有资本的最优比例,对于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的研究背景下多为理论性研究,而本文基于门限回归模型来探索竞争性国企、垄断性国企和公益类企业的国有资本最优比例,并且通过两个典型案例验证了实证结果。第二、本文对公益性企业的绩效通过冗员率指标来检验,完善了国企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结论有以下几点:国资比例的的变化会改变国企绩效的变化;具体来说,对于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两者的国资比例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本文通过门限值(拐点)检验得出了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在绩效实现最大时的国资比例分别是74.7%和41.6%;垄断性国企的国资比例远高于竞争性国企的国资比例才能使企业绩效达到最好;公益性国企的国有资本并不存在最优比例,国资比例与冗员率成正相关,国资比例越高,冗员率越高,即公益性国企中国有资本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效率,但不意味着公益性行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私有化;国资比例下降会带来企业绩效提升,而绩效提升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来自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国资比例的不同对国企绩效的影响还受到改革力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的影响,改革力度大、时间长,国企绩效更明显,成果更显著;对于垄断性国企来说,改革的制约因素更多,难度更大,国企绩效显现更慢。
其他文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A)在2013年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为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重新阐述,将其性质明确表述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并指出其运用系统、规范
目的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玉米油中伏马毒素B1、B2和B3的分析方法 .方法 样品经酸化的乙腈水溶液混合振荡提取, 然后进行盐析液体分配, 通过QuEC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少数企业重视短期经济利益的“潜规则”行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角度从单个企业转移到整个供应链角度。但是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追求利润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等成就的同时还带来了颇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反过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又会遏制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发
近年来,郑州市大气状况不容乐观,雾霾天气时有发生。汽车尾气、燃煤和扬尘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三大重要污染源,其中汽车尾气污染贡献度超过30%。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宜居
学位
中国正在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实现城镇化,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实现城镇化率从10%到50%的过程只用了60年。同样的转变,在欧洲用了15
我国铝工业从199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铝作为基础材料,广泛用于建筑、航空、交通等领域,在相关产业需求拉动下,产量直线上升。有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产能达到了2300万吨,实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