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严峻的现实表明,中国未脱贫地区的贫困程度更深,难度更大。受行政性扶贫制约,作为精准扶贫关键所在的产业扶贫,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对接、贫困户参与程度低等等弊病。近年来,中央多次发文支持社会工作参与扶贫领域,为社会工作参与扶贫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为社会工作介入过程提供了相关政策保障。笔者选取的样本是湖南省D县某罗汉果产业扶贫基地,服务对象为该基地的贫困农户。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访谈,分析社会工作进入该片区时可能存在的问题,灵活运用整合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针对服务对象设计专业的方法和服务,通过优势视角,发现服务对象的优点,充分发掘服务的潜在能力,通过自身能力改变自己,如提升了服务对象劳动技能,转变了贫困观念,增强了独立生活的技能。通过社会支持理论,鼓励服务对象主动接触外界的社会,突破封闭的内心,激活了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重塑了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社会工作介入产业扶贫具有有专业独特的优势和能力,与单方面的政府援助相比,社会工作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不受人员限制,满足多样化的援助需求。社会工作更注重服务对象(扶贫对象)个人能力建设,培养服务对象自主脱贫意识等,这种多元化的服务视角弥补了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采用了更加丰富和专业的工作方式为更多的贫困群体服务。实务总结发现,整合社会工作介入D县产业扶贫有着很好的效果和适应性。整合社会工作介入产业扶贫的实践研究为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进入产业扶贫领域以及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产业扶贫介入的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社会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以扶贫效果最大化为目标,整合资源、服务对象、社会系统、工作手法和工作技巧等为介入策略,促进社会工作在扶贫领域的合理运用,从而推动产业扶贫更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参与满足了当地产业扶贫的需要,让贫困户摆脱对政府“救济式”救助的依赖,真正意义上从“输血”转变成“造血”,达到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经济产业链,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提高产业扶贫的效率和精准性,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最大化,最终形成政府主导、产业搭台、社工服务、贫困户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