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新型空间——赛博空间(cyberspace)越来越显示其意义和重要性。赛博空间和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的新观念及它们所导致的技术力量正在加速改变人类的存在状态。因此,从哲学角度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它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影响等问题,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实践、价值与未来,是本文主旨所在。 人在交换中存在,人的存在状态体现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状况,并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层次、深度,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方式、广度、深度上得到反映,故两者可作为衡量人的存在状态的尺度。在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引起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精神世界的贫乏,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以物的依赖”为基础。 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应用于军事、工业和娱乐业。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交互性和精神实在性等特征,使得它在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的应用中,不但节省了大量自然资源,而且大大拓展了人类精神交往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改变着人类的存在状态。 虚拟现实技术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模糊现实性”、“消解主体性”等各种技术异化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使其具有“感官实在性”等特征,更应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虚拟技术,不只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的深入发展,将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全面转型,并最终缓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