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发展机遇期,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建设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城市建设快速进程,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宝贵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切实解决好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节约优先,积极推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尤其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国家特别强调的。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所进行的。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节点的规划布置对于整个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举足轻重的,同时又影响着城市地上空间的发展。尤其是新兴的中型城市与中心城边的新城,在城市的发展初期如果能够前瞻性的布置地下空间节点,并在经济、技术、政策、理念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则可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避免地下空间不可逆等不利条件对城市建设与未来的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地下空间节点的规划理念,研究了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历程,提出了网络化公交与公共空间导向新城地下空间节点模式的架构,对利用地下空间促进该模式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新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下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化研究,探讨公共交通对城市地下空间节点的引导、公共空间对新城地下空间节点布局规划的引导等问题,论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1)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2)网络化公交与公共空间导向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的模式(3)大兴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实证分析(4)大兴新城地下空间重要节点分析本文提出对网络化公共交通与公共空间引导地下空间节点布局模式进行阐述,在这种模式下对大兴新城地下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规划地下与地上协调发展,合理布署商业、交通、市政、人防等功能,形成系统化、综合化、人性化的地下空间节点。同时对地下空间节点的开发模式、建设时序、相关制度等问题进行配套研究,论证网络化公交与公共空间引导的新城地下“节点”布局模式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大兴新城地下空间节点布局提出一个具有全局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避免粗放型的城市扩张发展模式,以紧凑型的规划,促进形成多层次、集约型的城市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