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不断增大,鱼类的种群结构和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近海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下滑。在此之际,人们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逐渐加强,近海渔业资源如何修复也开始渐渐成为社会各界组织思考的问题与关注的焦点。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利用投放人工鱼礁来改善海域环境,以恢复海域的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合理的投放人工鱼礁,可以诱集很多种类的海洋生物,并且可以为之提供索饵和繁殖场所,以达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在人工鱼礁的选材和选型方面,总共选取了3种制作材料,分别是木渔船、混凝土和花岗岩石,共制作出5种不同类型的礁体,分别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礁、钢筋板框花岗岩石礁、水泥管和水泥柱组合礁、大型混凝土构件礁以及船型礁。其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为1.8m×1.8m×1.7m;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为4m×4m×4m;钢筋板框岩石礁又分别设计成上底宽4m、下底宽6m、高3m、总长8m和上底宽3m、下底宽6m、均高7m、总长12m的2种不同规格;组合礁中的水泥管直径为0.6m、长为1.2m,水泥柱块为1.2m×1.2m×0.6m长方体形状;船型礁没有固定的大小规格,根据废旧渔船的尺寸进行表面喷涂灰浆制作。人工鱼礁礁区的布局,礁区设计及根据不同的目的与技术要求,设置成点、线、面的形式,互有区别又有相应联系的礁体布局方式,点主要选用钢筋板框花岗岩石礁和混凝土构件礁,线主要是投放高3m的钢筋板框花岗岩石礁体,基于点线组成面。人工鱼礁的投放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抛投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评价,往往是通过GPS定位来进行抛投,花岗岩石投放采用挖斗抛投和底开仓抛投两种形式。集鱼调查共设置SG1、P1、P2和对照点TS2四个站位,每个站位使用浮刺网、底刺网和地笼进行调查,通过渔获物来判定礁区的集鱼效果。浮刺网和底刺网在下网后24h取回,地笼则在下网后72h取回,调查周期为夏季、秋季和冬季三个季度。生物附着调查,通过起吊人工鱼礁礁体取样调查、潜水员用样方框和海底录像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礁体稳定性调查,通过使用Klein System 3900双频侧扫声呐进行调查和潜水员潜水观察两种形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在礁体牢固性方面。在集鱼效果调查中,渔获率结果显示,冬季调查浮刺网未捕获到生物,3000亩海域2个季度平均浮刺网捕获率是对照点TS2的2.08倍,3个季度平均底刺网捕获率是对照点TS2的2.53倍,3个季度平均地笼捕获率是对照点TS2的5.39倍;鱼获密度结果显示,2个季度平均浮刺网鱼获密度是对照点TS2的2.36倍,3个季度平均底刺网鱼获密度是对照点TS2的1.77倍,3个季度平均地笼鱼获密度是对照点TS2的2.22倍。附着效果调查,钢筋板框花岗岩石礁较佳。礁体稳定性调查结果显示,体积超大型的钢筋板框花岗岩石礁和具有一定通透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优于其他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