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 6455.5Da蛋白对肾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起源于肾皮质,占恶性肾脏疾病的80%至85%,占所有癌症的2%到3%,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晚期肾癌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18个月,且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性较差,易耐药。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生物治疗药物对中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蛋白质组学”最早由Wilkins等人1996年提出,指的是特定组织或器官在规定的时间点和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蛋白质组成。随着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上进行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和细胞代谢的过程。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通过质谱分析筛查出不同组织或体液的差异蛋白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对寻找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型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前期将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与健康儿童血清之间进行对比检测,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两组中差异明显的蛋白质-M/Z 6455.5Da蛋白,并证实了其在肾母细胞瘤患儿的分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作用,发现了 M/Z 6455.5Da蛋白对肾母细胞瘤体内体外均有抑制作用,这一新发现对今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这类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小分子肽类,可能为中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研究主要利用M/Z 6455.5Da蛋白干预肾癌细胞,从而探讨M/Z 6455.5Da蛋白对于肾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1.研究M/Z 6455.5Da蛋白对人肾癌细胞786-O、ACHN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探讨M/Z 6455.5Da蛋白诱导人肾癌细胞786-O、ACHN凋亡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材料肾癌细胞:786-O、ACHN,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Z 6455.5D蛋白:本课题组设计,生产交由LifeTein LLC人工合成(-20℃,避光保存)。2.方法Ⅰ.采用不同浓度的M/Z 6455.5Da蛋白作用于人肾癌细胞786-O、ACHN,细胞增殖毒性试验(Cell CountingKit-8简称CCK-8法)检测M/Z6455.5Da肽段对人肾癌细胞786-O、ACHN的增殖的影响,并且作图描绘细胞生长曲线。使用不同浓度带有FITC荧光素标记的M/Z 6455.5D多肽作用于肾癌细胞786-O、ACHN,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来检测多肽与肾癌细胞的结合位点。选取浓度分别为0 mg/ml、0.5 mg/ml、1.0 mg/ml的M/Z 6455.5Da蛋白干预肾癌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细胞的凋亡。Ⅱ.选取浓度分别为 0 mg/ml、0.25 mg/ml、0.75 mg/ml 和 1.25 mg/ml 的 M/Z 6455.5Da蛋白作用于人肾癌细胞786-O、ACHN,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得到Bax、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图谱,初步探讨M/Z 6455.5Da蛋白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1.细胞增殖毒性试验(CCK-8)检测结果提示,使用0、0.25、0.5、0.75、1.0、1.25、1.5 mg/ml浓度的M/Z 6455.5Da蛋白处理人肾癌细胞786-O、ACHN(24 h、48 h、72h),在培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人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多肽浓度的增加而快速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多肽浓度下,人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快速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Z 6455.5Da蛋白多肽可显著抑制肾癌的增殖,总体呈浓度-时间依赖效应。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带有FITC标记的M/Z 6455.5Da蛋白主要作用于肾癌786-O、ACHN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实验中,M/Z 6455.5Da蛋白多肽作用于肾癌细胞786-O、ACHN(48 h),与对照组0 mg/ml相比,0.5 mg/ml、1.0mg/ml浓度实验组,随着多肽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Z 6455.5Da蛋白能诱导人肾癌细胞的凋亡,并成浓度依赖效应。2.人肾癌细胞 786-O、ACHN 经浓度为 0 mg/ml、0.25 mg/ml、0.75 mg/ml和1.25 mg/ml的M/Z 6455.5Da蛋白干预48h后,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ax、Bcl-2 和 PCNA 蛋白的表达。结果浓度为 0.25mg/ml、0.75 mg/ml 和 1.25 mg/ml的实验组细胞中的Bcl-2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Z 6455.5Da蛋白多肽浓度为0 mg/ml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M/Z 6455.5Da蛋白多肽浓度的升高,Bcl-2和PCNA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Z6455.5Da蛋白能够抑制人肾癌细胞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关系。检测还发现各实验组细胞中的Bax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M/Z 6455.5Da蛋白浓度越高,Bax蛋白表达越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Z6455.5Da蛋白可以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关系。综上所述,血清标记物M/Z 6455.5Da蛋白质多肽诱导的凋亡可能是由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PCNA蛋白的表达来共同调控发挥作用。结论:1.M/Z 6455.5Da蛋白可以抑制人肾癌细胞786-O、ACHN的增殖并诱导人肾癌细胞凋亡。2.M/Z 6455.5Da蛋白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和下调PCNA、Bcl-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诱导人肾癌细胞786-O、ACHN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GC,Gastric cancer)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据权威报告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
近地层O_3浓度升高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配。秸秆还田过程会释放各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为探讨臭氧胁迫和秸秆还田对大豆(Glycine max.)器官和土壤碳(C)、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对臭氧胁迫下大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明显变化及大豆生长的养分限制情况,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TCs),研究两种还田方式(秸秆全量还
[目 的]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并经我院病理科诊断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185例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回顾性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
PTEN(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基因是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属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
人类对抗肿瘤的历史已有几百年,所发展的肿瘤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能够能通过诱发病人自
紫云英和秸秆作为我国南方稻田优质的有机肥源,研究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替代化肥效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别以河流冲积物Q_4(JZ)和第四纪沉积物Q_3(WH)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利用水稻-紫云英轮作的田间定位试验和添加紫云英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种植还田(MV)、水稻秸秆还田(S)和不同量化肥(40%100%NPK)对水稻季(2017年10月和2018年10月)和紫云英季(2018
薄板型面内纵-弯复合型直线超声电机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微小型化,在微小机械、航空航天、精密定位、小功率驱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但其输出性能仍未达到工程应用的要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于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术语学自20世纪30年代起源,至7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术语的构成、翻译、规范、认知方式等一
如今,小型化和高效率是开关电源的追求目标,随着开关频率的提升,变换器的尺寸不断减小,然而,开关、驱动和磁性元件等和频率相关的损耗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硅(Si)器件在更高的频率下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如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等代替。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除了拥有更高的禁带宽度,其性能系数(Figure of
父母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给未成年子女的情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父母无偿赠与子女的财产是否属于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理论界对此也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