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下登译《水浒传》的文化流失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典籍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而典籍外译对于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英译问题也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在《水浒传》四个英文全译本中,登特·杨父子的译本包含的篇章最全,翻译出版跨越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新的一个译本。虽然这个译本已经开始引起学界注意,但对于其翻译问题探讨的文章数量不多,范围不大,尤其是对于其文化流失问题的讨论更是少见。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译本特色,译者的价值取向及翻译策略,以及书名和文化词语转换中的文化流失现象,从而揭示出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典籍英译中语言与政治、历史和权利的关系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归纳总结《水浒传》英译的研究现状,发掘研究空间,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简述后殖民理论的起源及后殖民翻译理论体系及其主要人物、主要观点;第三章概述《水浒传》原本和登译本各自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重点介绍了译本的翻译体制及特色;第四章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探讨登译《水浒传》中书名及文化词语转换的文化流失现象,分析译者的价值取向和翻译策略,进而得出最后的结论。
其他文献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它开始关注读者而不是作者。接受美学的双星,姚斯与伊瑟尔基于阐释学与现象学提出了一些
指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发展压力。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部分产业向农村地区进行转移,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
仲夏时节,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山乡农村,幅幅祥和的美景、缕缕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琅琅读书声不时地回荡山谷,幢幢崭新的教学楼交相辉映.这是该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
期刊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实践案例选自日文期刊《教育学研究》,题为《和平教育——和平教育的系统把握》,由四篇独立报告构成。由于原文属于学术报告,文章的语言高度凝
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集群”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众多企业围绕一类产品的产业链在相对集中的地域上集聚,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一种产业组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