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美国学者G.Lakoff和M.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从认知角度提出了概念隐喻,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们认知的方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框架,以往对商务谈判的领域的研究主要注重谈判策略的研究,针对商务谈判话语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论文主要针对商务谈判的中英文话语中概念隐喻进行研究。首先将中英文商务谈判话语中概念隐喻进行收集分类,其次比较中英话语中隐喻类型的相同与不同,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论文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从20本中英文商务谈判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商务案例和商务谈判对话,提取出534个概念隐喻。其中中文的285个,英文的249个。通过对这些隐喻的分类,总结出了英汉商务谈判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九类隐喻,根据它们的始源域分成9大类分别为:战争、旅行、食物、人体、建筑、容器、戏剧、象棋、宗教。通过对这些类别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战争、旅行、食物、人体、建筑、容器六种大类的隐喻是英语和汉语都共有的,说明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与使用汉语的人具有相似的人体结构和相同的感受。其次,基于所收集的语料对类型的划分,在汉语和英语都在商务谈判话语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隐喻类型,汉语有戏剧、象棋两大类,英语是宗教类。说明隐喻体现出了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即使是相同的类别中,汉英隐喻表达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说明通过隐喻来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最后基于比较研究的结论,文章提出了针对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上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给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都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