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3年底,创业板开板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已经从2009年底的36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355家,创业板各公司总市值也从2009年底的1580.3亿狂飙至2013年底的15198.2亿,仅四年多的时间,创业板的数量和规模就扩大了近10倍,成了投资者瞩目的焦点,作为新的资本流动的激烈角逐地,创业板何以如此受青睐,到底是出于投机还是真正的投融资促发展的目的?本文将以IT行业为例,从公司经营效率的角度,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通过比较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平均综合效率、平均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TE、TC、SE、TEC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向读者说明这一问题,此外,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经营效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创新点: (1)采用实证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 (2)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变化进行分析,使之相互佐证; (3)本文不仅研究上市后经营效率的变化,还研究上市前后经营效率的变化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创业板IT行业上市后的经营效率是显著小于上市前的经营效率的; (2)上市前后经营效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技术进步的影响; (3)创业板IT行业中,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与科研产出并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