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代谢网络酶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yln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HCC)在世界上为排名第五位而死亡第三位的恶性肿瘤。由于肝癌发病原因复杂,缺乏早期诊疗手段使得肝癌的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然而肝癌的发病率却是占了世界总发病率的42.5%,每年有超过300,000的肝癌死亡病例,肝癌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手段一直是我国科研和临床的主要课题。对于复杂疾病的关联分析研究,候选通路的策略既可揭示出遗传多态性与癌症的关系,还可以进行基因—基因间的互作分析,是复杂疾病的关联分析较合适的手段,对于探求HCC的早期易感遗传标志物有现实意义。叶酸代谢通路是一个复杂的生化代谢网络,是以叶酸作为一碳单位的重要载体,以辅酶的形式介导一碳单位转移,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DNA等甲基化的供体,同时参与嘌呤与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与RNA。叶酸代谢是连接表观遗传以及DNA合成和修复作用的重要通路,有证据认为叶酸代谢紊乱与很多复杂疾病相关,是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708例肝癌病例和1249例对照中,基于候选基因和候选功能位点的策略,挑选了叶酸代谢网络中重要的酶基因20个,为MTHFR,TS,MTR,MTRR,MTHRD1,PEMT,CHDH,BHMT,SHMT1,CHKA,SLC19A1,TCN2,FOLR1,HCP1,GNMT,DPYD,ABCB4,DNMT1,CBS,以及DHFR。在这些酶的基因上候选了41个有潜在功能作用,有氨基酸改变的功能位点。另外鉴于MTHFR和TS基因在以前文献中报道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这两个基因的全长区域通过连锁不平衡方法以MAF>0.05和R~2>0.8的原则筛选了相应的tagSNP,对于两个基因上的功能位点采取强制选入的原则。单位点卡方检验分析中我们发现TS 5′UTR 3R/2R位点与肝癌有关联(P=0.001),FDR校正仍然阳性。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TS 5′UTR3R/2R的个体与野生型3R/3R比较对HCC有保护作用(P=0.02,校正OR=0.73,95%CI=0.57-0.95),携带TS 5′UTR 2R/2R的个体与野生型3R/3R相比也有保护作用(P=0.03,校正OR=0.54,95%CI=0.30-0.96)。整个代谢网络上的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的平均校正OR为0.97(Min 0.49,Max 1.50)。本研究进行了基因与环境因子的分层分析,发现TS 5’UTR 3R/2R在诸多环境因子分层中与HCC有关联。相比野生型3R3R,那些带有2R2R的个体在女性,大于50岁,ALT指标正常,大于20packyear,饮酒量大于15g/day,HBV指标阳性,非HCC家族史或非恶性肿瘤史的人群都表现为保护作用(OR范围为0.31到0.69)。其他在HBV感染分层中有关联的位点为MTHFR基因的rs9651118(tagSNP),GNMT rs2296804(tagSNP)和PEMT rs7946(M175V)。在乙肝E抗原阳性的携带者中,携带MTHFRrs9651118 C的个体增加HCC患病风险(OR=1.82,1.16-2.58)。GNMT rs2296804携带突变纯合体的个体GG相比杂合子和野生纯合子(CG+CC)在乙肝携带者的群体中有保护作用,降低患HCC的风险(OR=0.60,95%CI=0.39-0.91)。在感染过乙肝后痊愈或者刚刚感染的个体里面,携带PEMT rs7946的突变等位基因T增加了患HCC的风险(OR为2.20,95%.CI=1.07-4.54)。对于饮酒量大于15g/d的风险人群,MTHFD1rs1950902(R134K)的突变型和杂合型个体(AG+GG)有增加HCC患病的风险,OR为1.67(1.02-2.72),统计上显著。对于ALT正常水平的个体携带BHMT rs585800(AT+TT)与野生型从比较有保护作用(OR=0.54,0.31-0.92)。在女性中有保护作用的位点还有SHMT1rs1979277(F474L)和MTHFRrs1801131(A429E),携带突变型和杂合型的基因型个体比野生型有保护患HCC风险的作用,它们的OR分别为0.19(95%CI=0.05-0.74)和0.44(95%CI=0.21-0.93)。另一个位点MTRrs16834521(Ala1048Ala)突变纯合型和杂合型的男性个体中有增加患HCC风险的作用,OR为1.34(95%CI 1.02-1.76)。本研究采用了四种研究基因—基因互作的统计学方法对叶酸代谢网络中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位点之间的互作关系与肝癌的关联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这四种方法主要有多因子降维法(MDR),基于复合连锁不平衡的方法,基于交互信息论的方法(MIA)以及传统Logistic回归的方法。从MDR,LD和MIA预测的两两互作的位点主要发生在叶酸的吸收转运与DNA合成或DNA甲基化两大功能域上。将这些位点放入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发现基于LD的方法预测的3组互作位点的互作相为统计上显著,它们是MTRrs16834521(Ala1048Ala)和FOLRrs2071010,MTHFD1rs1950902(A429E)和HCP1rs2239907,以及TS3’UTR6bpdel/ins和DHFR 19bpD/I。交互作用效果为MTRrs16834521野生型从和FOLRrs2071010突变型T的个体中随着T等位基因的增加为保护效应(OR分别为0.69和0.18);然而当MTRrs16834521为突变型GG时,携带FOLRrs2071010突变型T的个体中随着T等位基因的增加患HCC风险增加(OR分别为1.37和2.33)。MTHFD1rs1950902和HCP1rs2239907互作的结果是携带MTHD1rs1950902突变型和HCP1 rs2239907突变型的个体降低了患HCC的风险。TS3’UTR6bp del/ins和DHFR19bpD/I互作的结果是携带TS3’UTR6bp del/ins突变型和DHFR 19bpD/I突变型的个体增加了患HCC的风险。本研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效果,认为在研究多个位点的基因互作时最好能多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获得相对风险度,这样可以提高检出率。单倍型分析发现TS(global P=0.01)和MTHFR(global P=0.05)的单倍型与HCC有显著的关联。与野生单倍型相比,TS的“2TTD”显著降低HCC的发病风险(OR=0.61,95%CI 0.41-0.91),而只有rs699517突变型C的单倍型“3ATCD”,则为增加HCC发病风险(OR=1.77,95%CI 1.21-2.60),统计显著。MTHFR的单倍型为“CGATTCTT”与野生型单倍型“CGACTCTT”相比有增加HCC发病风险作用(OR=1.36:95%CI 1.36-1.85),这其中MTHFRrs1801133(C677T)为突变型T。总之,在本研究中,TS作为叶酸代谢网络中有主效应的基因与HCC的有关联作用。通过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我们认为叶酸代谢网络中酶的遗传多态性与HCC有关联。在基因互作当中,我们明显看到与叶酸代谢的两大功能DNA合成和DNA甲基化相关的酶的基因多态位点互相作用,从而控制整个网络正常行使两大功能,一旦发生一方面的紊乱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基于四川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中高职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机衔接以提高学习者个人核心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湖南省古丈县岩头寨矿区钒矿详查项目历时14个月,探明332+333类五氧化二钒资源量311万t,按现在市场行情,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0亿元。据介绍,勘查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地轴接合部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三种土壤改良剂(骨炭、活性炭、泥炭)对荧蒽和苯并[k]荧蒽的提取和黑麦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骨炭、活性炭和泥炭后,土壤中可提取态荧蒽和苯
该项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 289)成立以来制定发布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是我国品牌领域国际标准化的重大突破。该标准作为品牌评价的主标准,规定了
测定了辽河干流15个沉积物样品中16种EPA优先控制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辽河沉积物中总PAHs含量介于27.8—1479ng·g^-1,平均值为285.5ng·g^-1,其中蒽、菲、芴含量较高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已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在目前建构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被赋予新的目标和任务。本文认为,审视
本文通过土壤水、盐、肥及农业生产动态监测,综合阐述了土地质量动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为建立和不断完善土地档案、土地分等划级、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改土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稿源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当前,由于社科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同质化竞争日常激烈,多数期刊普遍面临稿源缺乏的窘境,“无米下锅”“无好米下锅”“无精米下锅”的问题
[摘要] 目的 观察痔科洗剂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 PP液熏洗坐浴,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7.5%;治疗7d后,治疗组疼痛、水肿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痔科洗剂
试验研究了黄沙坪低品位钼、铋、钨、萤石、铁(石榴石)多金属矿体浮选回收白钨的流程。利用小型试验流程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取得了与小型试验几乎一致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