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锚索支护以及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煤矿巷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机理;锚固系统、煤岩体压缩和动载荷等几个主要因素引起锚索预应力损失的规律;解决锚索预应力损失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措施。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锚固系统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锚口摩阻损失和锁定损失;对于某特定锚固体系,存在一个最优限位距离,φ22mm锚索的最优限位距离为11~13mm;不同锚索长度、不同张拉油压、不同夹片强度、不同摩擦系数和夹片不对齐对预应力损失率的影响不同:锚索长度在4.3~6.3m范围内受力较大;张拉油压在20~30MPa范围内,预应力锁定损失率最大;夹片强度低会使得其夹持索体性能变差;夹片不对齐时摩阻损失变大,锁定损失变小,但会降低索体强度;煤岩体压缩变形与自身强度和预紧力大小有关,变形越大,损失率越高;动载荷作用会导致锚索预应力的剧烈波动和一定的损失。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五项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