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对现代化的影响是复杂的。现代中国的改革派人士期待新式教育训练知识精英为现代化输送人才,教化国民为政治改革提供宪政基础。新式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两个目标。另一方面,教育普及具有社会动员的功能,它削弱了传统社会不平等的合法性。现代中国的政治系统稳定性弱、制度化程度低、政治参与扩大缓慢;国民经济发展迟缓,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这两项因素造成社会流动不足,新式教育却大大加快了观念价值的更新速度。传统的士绅阶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能力,经过职业分化仍然能构成经济、政治、教育文化领域的精英主体,高等教育特别是留学教育为其提供了向新式精英转型的渠道。相对于这个群体而言,大量在教育普及过程中新增的受教育人群无法被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系统吸收,他们期待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的速度。因此,新增受教育群体容易产生社会颓丧感,对政治体制抱有不满与敌意,在特殊的情况下,向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发起挑战。在现代中国,湖南省与浙江省代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两极。两省经济水平差距明显,政治发展程度亦有不同,人才群体构成差别巨大,但新式教育体制中的初中等教育发展程度相当。因此,通过湘浙两省的比较可以发现教育改革对社会稳定产生冲击的原因。本文通过对新式教育社会动员功能的讨论和湖南浙江两省的比较分析,论述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秩序与政治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