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UPR&RPS并联机构误差建模与精度设计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daruanjiand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联机构的运动精度是制约混联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本文以自主研发的2UPR&RPS并联机构为例,拟开展其运动学分析、误差建模、精度设计、样机研制和精度测试等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一种拓扑构型为2UPR&RPS的并联机构概念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与分析。相关内容包括:运用旋量理论对其进行自由度分析,证实其具有两转一平(2R1T)运动能力;基于闭环矢量法得到其位置正/逆解;基于驱动雅克比和约束雅克比进行机构的奇异性分析,得出其在约束范围内无奇异位置;利用分层切片搜索法,对其进行工作空间预估,得到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工作空间。其次,基于一阶摄动原理,建立2UPR&RPS并联机构的几何误差模型,以明晰机构中各几何误差源与末端位置和姿态误差的映射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建误差模型的正确性。对Sobol序列进行性能分析,并利用Sobol序列的拟蒙特卡洛法(Sobol-QMC)求解2UPR&RPS并联机构的末端位姿误差。通过建立末端位姿误差的标准差模型,获得给定工作空间内末端位姿误差标准差的分布规律。再次,利用区间分析理论,建立几何误差源的灵敏度指标,通过灵敏度分析,明晰了各几何误差源对末端位置和姿态误差的影响程度。建立以灵敏度指标为分配权重的精度综合模型,并结合均匀设计法进行机构的精度综合。采用Sobol-QMC法,对精度综合得到的几何误差源区间数进行仿真验证,证实了所提精度综合方法的可行性和误差源分配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并联机构中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公差和配合公差,并据此指导实验样机研制。最后,基于模块化思想,研制一台2UPR&RPS并联机构样机,并搭建其软、硬件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搭建运动精度测试平台并开展其运动精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本文所设计的2UPR&RPS并联机构具有2R1T运动能力,也验证了运动学分析的正确性;(2)实测的末端位置误差贴近理论值,满足预设的精度设计条件,证实了所提精度设计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具有独特的流变效应,在机械工程、汽车工业、精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磁流变液制动器是典型的磁流变装置,具有快速可调、运行平稳、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然而,磁流变液中磁性颗粒不可避免的沉降现象、颗粒自磨损及其与制动器工作面的摩擦问题,制约了磁流变制动器工作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磁流变液的抗沉降与耐摩擦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围绕高性能制动器的磁流变特性,开展制动器中磁流
学位
随着电弧增材制造的应用前景愈发可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对于电弧增材的需求也愈发明显。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随着熔积层数的增加,热积累使得熔积层的两侧液体金属下淌,造成熔积层形貌差,尺寸精度低。磁控技术通过施加非接触电磁力作用于熔池中,改变液态金属的受力情况和热输入变化,从而达到调控熔池成形,改善熔积层形貌的目的,因此将磁场用于电弧增材制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外加纵向磁场对GMA
学位
本文主要围绕铝熔体中杂质Fe的扩散行为和熔剂与铝熔体中Al2O3及与铝熔体的润湿行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结合熔剂对ZL108铝合金熔体净化处理的试验研究,旨在探讨熔体净化处理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和聚集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熔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合金组织中Al2O3夹杂和杂质Fe的关系,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l2O3
学位
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应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针对镁合金板材温渐进成形过程中工具头与零件表面摩擦较大、成形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引入超声振动技术辅助成形,提出了镁合金板材热振联合单点渐进成形新工艺。本文以镁合金AZ31B板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实验研究了镁合金高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搭建了热振联合单点渐进成形物理实验平台,进一步研究了热振联合作用对镁合金板材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
学位
轴承是机械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其质量决定着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套圈是组成轴承的精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需要对套圈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目前,国内众多轴承生产企业对轴承套圈外观缺陷检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本文针对轴承套圈端面和滚道面常见缺陷,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套圈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套圈端面和滚道面
学位
四足机器人作为足式机器人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危险环境下的勘察搜救、载物运输等领域极具实用价值。传统电驱四足机器人在结构设计、续航能力、运动稳定性等方面尚存缺陷,存在机器人腿部转动惯量大、自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基于此,论文旨在设计一款新型低转动惯量、低能耗的电驱四足机器人,对四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步态规划及虚拟样机仿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论文结合成年犬
学位
复杂曲面零件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军事等国家重点领域,不断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一直都是精密工程领域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零件复杂的表面形貌,致使其检测及评价的难度极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展复杂曲面的稳健重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对零件评价过程中,受人为操作或其它因素的干扰,使用测量设备所得到的数据在所难免的会包含各种误差,影响曲面的重构精度。因此
学位
接线端子是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元件,常用传统液压钳进行压接,其外表面压痕明显,且导线压缩不够致密,使得电缆的传输电阻增大,降低了传输效率。采用带集磁器的缩径线圈可实现接线端子的磁脉冲连接,但缩径线圈制作复杂、成本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内孔式磁脉冲连接新方法,采用胀形线圈和集磁器来实现接线端子的连接。以DL95型接线端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内孔式磁脉冲连接新工艺进行
学位
电磁铆接因其铆接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小型化是目前手持式电磁铆枪的发展方向,将磁阻型电磁发射技术用于铆接,有望实现铆枪的小型化。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与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铆接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铆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对铆枪结构进行设计。基于磁阻型电磁铆接原理分析,对铁磁性弹丸的受力情况进行数学分析。结果表明:磁阻型电磁铆接与感应式电磁铆接在铆接力的产生方式上不同,弹
学位
电弧增材制造以电弧作为载能束,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控制使零件逐层堆积制造,实现金属结构无模成形,具有适应性强,沉积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在成形过程中,随着零件逐层堆积,热积累严重,由此产生非均匀塑性应变和热应变,会导致零件的应力和变形,甚至造成零件失效。本文通过建立电弧增材制造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热演化过程以及应力、变形规律,为从本质上理解电弧增材制造和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理论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