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得到长足发展,由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共同组成的正规金融市场逐渐成熟。与此同时,民间金融也日渐活跃,并对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民间金融,就不可能有现如今发达的中国民营经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民间金融的信贷支持。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互为补充,满足了民间小额贷款的需求,实现了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始终采取打压和限制的态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成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者社会学的理论框架都难以对其作出全面系统的解释。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资本在民间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但是研究还普遍缺乏深度。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及运用,一方面符合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及制度背景。因此,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基础,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民间金融的发展运行机制,从而期望为促进我国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一方面,通过揭示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内生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规律,并结合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运行机制及效率,能够重新认识民间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阻碍民间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民间金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和适度竞争者,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和农村地区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审视我国正规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揭示出正规金融服务供给的缺陷,从而借鉴民间金融的发展经验和思路,改革和完善现有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市场发育,推动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水平和效率。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如果政府部门一味地对民间金融持否定态度,采取限制和打压政策,忽略其在某些领域的积极作用,就会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的发展;第二,社会资本对民间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规范机制共同作用并促进了民间金融活动的发展;第三,民间金融存在规模边界和地域人际边界,相对于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在狭小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主要依靠关系型信贷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第四,社会资本和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社会资本是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五,促进民间金融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放大其积极效应,弱化其消极影响,减少民间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抑制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与社会危害。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一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民间金融发展,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民间金融发展的问题鲜有关注,仅有的几篇文献研究内容相对比较零散,缺乏规范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甚至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结论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图弥补前人研究的局限性,基于国内外学者针对民间金融展开的已有研究,从民间金融内部这一崭新视角,构建内生的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的研究框架,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是对社会资本理论以及民间融资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二是首次界定了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因素,对民间金融发展的影响虽然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但其分析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对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首次进行了界定,并系统研究了社会资本影响民间金融活动效率的途径和机制,研究了其对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的研究模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模型,并对民间金融交易过程中借贷双方在社会资本约束机制下融资行为的博弈策略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四是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1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民间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和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社会资本是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随后,提出了我国培育社会资本和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