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目前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覆盖职业越来越广。颈性眩晕是属于颈椎病的一个综合征。在颈椎病的患者群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手法和中药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上有很好的疗效。目前,很多医家都报道了手法及中药分别颈性眩晕,所取得的不同改善率,鲜有手法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报道。 目的: 通过应用动“正”整脊手法和补肾强筋胶囊干预颈性眩晕患者,探讨其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影响。旨在抛砖引玉,为颈椎病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为颈性眩晕的治疗提供一条合理、易于操作,疗效确切而安全的新途径。 方法: 严格按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定颈性眩晕患者50例。其中试验组25例,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后,给予动“正”整脊手法,隔日一次。同时对患者给予补肾强筋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25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生产),每晚1次,每次口服10mg。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点选择为治疗前、治疗后1天。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通过王楚怀、卓大宏制订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TCD检测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评定疗效。 结果: 两组入选病例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TCD测定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TCD测定结果,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和BA的VS, VD及PI间有统计学意义(P<0.O5或P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