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享交通行为的公众偏好、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潜力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能耗量持续增加,加剧了环境的温室效应,也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一轮共享经济在中国爆发,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转变了居民的出行观念,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物质和能源消耗,使小汽车出行替代成为了可能。居民是城市交通的出行主体,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居民共享交通出行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城市居民低碳交通出行提供指导建议。论文从公众态度和情感的视角出发,以高密度人口和高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城市上海为例,研究城市居民共享交通出行的行为偏好、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潜力,并提出促进城市居民共享出行的碳减排政策建议。论文论证了共享交通出行的亲环境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识别共享交通出行行为偏好和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并进行居民出行行为偏好和共享交通出行行为意向研究的访谈式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偏爱的共享出行方式和影响共享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居民共享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入系统动力学,构建共享交通出行碳减排的计划行为理论-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模拟预测共享交通出行带来的碳减排潜力,并从多利益相关方角度提出共享出行碳减排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有序的共享交通出行是一种亲环境行为,将个人环保因素和环境社会学因素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在变量引入共享交通出行的行为意向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不足,丰富了现有研究和理论体系。本文尝试将个人环保因素(环保意识、环境教育、道德规范),环境社会学因素(生活方式因子:地位、时间、金钱、新事物、LOHAS乐活生活方式)引入共享交通出行行为的研究,不仅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出行偏好和影响因素,还从公众的生活方式偏好方面探讨了共享出行行为的影响,充实了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公众出行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优化了传统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结构。2.采用层次分析法识别公众偏爱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为共享单车出行,并分析作用于公众出行行为偏好的多影响因素。(1)基于上海市外环内交通活跃群体进行居民出行行为偏好的访谈式问卷调查,得出公众最为偏爱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为共享单车出行,安全性是受访者最重视的出行因素,环保性并不是居民首先会考虑的因素。受访者普遍认为共享单车是最为省钱、环保和健康的出行方式。(2)个人和家庭因素显著影响公众出行方式的选择。女性、年轻人、收入高、在上海居住时间短的受访者倾向于共享单车出行,受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公交出行,有驾照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混动/电动汽车出行,无驾照的受访者多倾向于选择租车出行,没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拼车出行,家庭合住人数多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地铁出行。(3)不同个人和家庭属性的受访者认为的环保性出行方式不相同。男性、月收入高、在上海居住时间长的受访者认为混动/电动汽车出行较为环保,女性、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受访者认为共享单车出行较为环保,政府机关、律师、医生、企业高管职业的受访者认为拼车出行较为环保,有驾照的受访者认为地铁出行较为环保,家庭有车一族认为混动/电动汽车出行较为环保,家庭合住人数多的受访者认为共享单车出行较为环保。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识别了公众共享单车出行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探讨了个人环保因素、环境心理学、环境社会学因素和个人属性、家庭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说明公众环保意识虽然不是共享交通出行的源动力,但是可以间接影响出行行为。(1)以公众最偏爱的共享交通方式共享单车为例,在上海市外环内展开基于交通活跃群体的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的访谈式问卷,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个人环保因素和环境社会学因素的加入,优化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模型结构并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度(由46%提高到72%)。(2)尽管环保意识对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无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出行行为。以模型3为例,行为经历(0.626)是影响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道德规范(0.286)、行为态度(0.240)、环保意识(0.176)、主观规范(0.145)、环境教育(0.037)和感知行为控制(-0.009)。(3)环境社会学因素对共享单车出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社会地位(-0.053*)、时间观念(-0.686**)和金钱观念(-0.150**)对共享单车出行意向为负影响,对新事物的追求(0.114**)和高乐活生活方式(0.126**)正向影响共享单车出行行为。(4)具有不同出行态度和情感的受访者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高环保意识、环境教育程度和环境责任感的受访者不太在意自身的物质财富,倾向于尝试新鲜事物,具有高乐活的生活态度。(5)个人和家庭属性显著影响共享单车出行的态度情感,拥有不同个人和家庭属性的受访者还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女性、年轻人、收入高的受访者拥有更高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更积极的共享单车出行态度和高乐活性,有较多的共享单车出行经历。4.将计划行为理论因子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城市共享单车出行碳减排潜力的耦合模型,进行共享单车出行碳减排的情景模拟预测,并从多利益相关方的角度结合公众共享出行的态度情感,对城市交通碳减排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对未来大型城市共享交通的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尝试将计划行为理论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等心理和社会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作用反馈于共享单车使用量,构建城市共享单车出行碳减排耦合模型。(2)利用情景分析法构建六种出行情景,情景分析结果表明规划调控情景S4拥有最大的碳减排潜力(3.83Mt),说明共享单车替代汽车拥有对城市交通碳减排具有明显的效果;其次是交通建设情景S2(1.83Mt),说明开辟城市共享出行的共享空间,能较大提高共享单车的使用率;价格调控情景S1(1.55Mt)、出行替代情景S5(1.30Mt)和环境教育情景S3(1.24Mt)也为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碳减排量。在所有情景的叠加作用下,2030年,将带来9.75Mt的二氧化碳减排量。(3)从多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对共享单车低碳出行提供了政策建议。在政府层面,建议将共享单车发展纳入未来公共交通规划,给共享单车出行预留充足的共享空间或者社区空间,规范共享单车出行,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宣传。在企业层面,建议提升共享单车的舒适度和耐用性,优化B2C线上线下服务,以点带面,引导全民绿色出行。在公众层面,建议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改善个体不良出行习惯,减少出行偏好限制,培养绿色出行的积极态度,保持创新意识和乐活的生活态度。
其他文献
[摘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而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庞大的国家,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国家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等的研究将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消费 农村居民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十分重视低碳
世界各国对两种医学有“否定、容忍、平行”几种,都认为传统医学不科学,歧视之。中国采取“结合”原则,使中医学获大发。在相互理解基础上达到中西医团结,又在此基础取长补短,达到
当前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本文分析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从而揭示出商贸流通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无疑给国内城市的商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其中商贸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上海、杭州和重庆等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形成商贸
介绍了钢筋阻锈剂的基本性能、使用范围和方法.
11月21日,由厦门市政府、民建福建省委等主办的“2014海峡物流节暨第七届海峡物流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上.南昌铁路局与厦门汉航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航
目的地住宿体系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子系统,目的地住宿体系的提出,使得各大住宿企业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面有所改变,进而可以从目的地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综合考虑区域内
绿色物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社会与生态效益。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既是现代物流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文章分
通过对某公司主要烧碱产品制造成本的分析,显示该公司的烧碱成本低于国内平均值,电耗、汽耗、碱损失率高于国内平均值,并提出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盐、电、蒸汽的消耗和价格,降低碱损
本文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竞争的需求进行阐述。把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作为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坚实基础,把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