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领域的交流活动,弘扬中国文化经典,同时从外向内吸收先进经验。在这样的国际互动中,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将翻译理论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外文翻译的核心目的就是准确输出原文的意义,然后追求传达出原文的精神思想。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去追求译文与原文在风格和感情效果上的统一。针对笔译来说,译文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还要考量文本类型,读者类型和作者期望等因素对译文进行再选择和加工。这也就是说,新时代的翻译追求的是语言意义,形式和感情等方面综合起来的一种动态对等。经济全球化让外企大量涌入中国,带来了中外企业文化和管理的融合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各类文本的撰写和翻译,可以说,目前为止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语言逻辑性不强,渲染力不够等。而《Principle》(原则)这本员工手册成形源于桥水(Bridgewater)对冲基金的巨大成功对其创始人Ray Dalio的启发,他想到要制定一个让公司长远追随的价值系统。员工手册超出了一本手册之能,成为企业管理界信奉的原则。无论是企业整体还是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工作生活各方面的一些启发。该项目节选该手册第三章节的第二部分,从四个层面阐述了企业的用人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人力资源理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针对本项目中最大的挑战:如何实现规章类文本的呼唤功能,也就是避免常规规章翻译的刻板局限性,而使得译文与原文一样富有感染力,译者选择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作为指导,采取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和转换法等翻译手法。力求让译文读者反应和感受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