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铝基非晶形成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熔体粘度仪测量了铝基非晶形成熔体的粘度;采用高温熔体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成分熔体的微观结构变化;用激冷制带设备制备了铝基非晶薄带,并用差示扫描量热计研究了铝基非晶薄带晶化过程,得到了其玻璃转变的物理参数;探讨了熔体结构对熔体粘度、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了铝基非晶形成熔体的脆性性质以及与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根据Al<,85>Ni<,10>TM<,5>合金熔体的粘度变化规律,将铝镍基非晶形成熔体划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两个温度区间,低温区的流变激活能太于高温区.粘性流变激活能在低温区的急剧增大有利于非晶的形成.研究了铝基非晶形成熔体的脆性性质.铝基非晶形成熔体具有超大的脆性系数.Al<,85>Ni<,10>Ce<,5>非晶形成熔体的脆性系数为309,Al<,85>Cu<,10>Ce<,5>非晶形成熔体的脆性系数为370,远远超出常见的高聚物熔体和无机小分子熔体.铝基非晶形成熔体大的脆性系数对应于较差的玻璃形成能力.非晶形成熔体的高温粘度与低温粘度有着内在的联系,建立了一个联系高温粘度和低温粘度的复合指数关系式.通过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此复合指数关系式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对粘度的拟合精度超过常用的VTF公式、Arrhenius公式以及Super-Arrheinus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