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误样例和解释方式对初中生解决概率问题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试卷分析和练习评讲,对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正确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数学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的错题,在评讲课上以“正确样例”直接示范正确的解题步骤,可是学生在考试中还是会经常出现错误。另一方面,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解释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学生“一听就懂”,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一错再错”。如何让试卷评讲课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欲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样例学习和解释方式对初中生解决概率问题的影响,从而为教师更有效地上好试卷评讲课提供可行性建议。实验一: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以概率问题为学习材料,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样例类型(正确样例、正误样例)为自变量,探讨不同样例学习对初中生概率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误样例的学习效果要显著好于正确样例的学习。实验二: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以概率问题为学习材料,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以解释方式(无解释、自我解释、教学解释)为自变量,探讨正误样例学习中不同解释方式对初中生概率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要好于无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有自我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且持久,有教学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但不持久。鉴于上述研究结果,教师在试卷分析和练习评讲课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列举正确样例,还要适时设计常见的错误样例,通过正误样例的对比,引发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自我解释,从而加深印象,尽量避免错误重现,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其他文献
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在个体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诸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诚信主要是指个体在一定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以诚实、信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符合人才兴国、科教强国的发展战略。“3+2”分段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举,是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
为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工程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