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尊严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庄严和尊重,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的体现。近年来,“尊严”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也是“尊严”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尊严问题的高度重视。重视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明确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深入分析当前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结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尊严意识养成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尊严意识,这不仅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尊严感、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尊严的内涵、特征以及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及意义。首先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对“尊”和“严”的含义进行探求,然后结合中外学者对尊严内涵的解读,从个体的角度对尊严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释,并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最后阐述了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以及优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基础展开的论述。首先是探求了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其次是对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现实依据进行了阐述,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从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评价五个方面阐释了目前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当下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探讨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路径对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通过完善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内容,拓宽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途径以及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方面确立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正确观念,为进行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尊严知识的升华,加深对尊严的认识;三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规章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进行尊严意识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四是努力建构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机制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机制、领导工作机制与评价机制,为尊严意识养成教育提供机制保障,增强教育活动的协调性;五是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宏观立体的教育综合网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尊严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六是发挥大学生尊严意识养成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将尊严意识自主转化为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