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著名小说家阿道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最初发表于1932年。1946年赫胥黎写了一个前言,1950年出版作品全集时加在书前。如今,《美丽新世界》已经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受喜爱的经典小说之一,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广泛研究。本论文则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作品描绘的新世界中人性的沦丧和人的异化进行解读,并用小说所体现出的相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评析。
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引言,对作者赫胥黎和《美丽新世界》的情节及这部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体介绍。
第二章对乌托邦及反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本论文所涉及的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
第三章探讨了人性在后现代视域下的消解。通过分析发现,《美丽新世界》中几组二元对立的消失导致其中人性的消解。这一过程体现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探讨了小说中的等级社会和极权统治方式,及由此导致的人性在单面性社会下的沦丧。这种社会状况正是福柯的权利理论和马尔库塞的单面性理论的具体表现。
第五章通过文本分析了《美丽新世界》中的文化工业和消费社会,发现其与阿尔多诺和霍克海姆的文化工业理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是完全契合的。由此分析得出《美丽新世界》描绘的是一个异化的社会,这又与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不谋而合。
在第六章结论部分,本论文回顾了新世界中人性的沦丧和人的异化,提出人类在创建文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防止被“现代化”所物化、单一化,异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