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的重要地位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燃煤电厂是我国煤炭消耗的主体,这也使燃煤电厂成为了我国CO2排放量最多,排放地点最集中的工业场所。改造燃煤电厂也成为了我国控制CO2排放总量最重要的一环。富氧燃烧以其技术风险低,易规模化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可能大规模推广及商业化应用的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之一。其中增压富氧燃烧针对常压富氧燃烧的部分不足进行了改进,能够更好地回收烟气中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604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08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的重要地位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燃煤电厂是我国煤炭消耗的主体,这也使燃煤电厂成为了我国CO2排放量最多,排放地点最集中的工业场所。改造燃煤电厂也成为了我国控制CO2排放总量最重要的一环。富氧燃烧以其技术风险低,易规模化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可能大规模推广及商业化应用的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之一。其中增压富氧燃烧针对常压富氧燃烧的部分不足进行了改进,能够更好地回收烟气中的水蒸气潜热,提高汽轮机出力和降低电厂的初期建设成本,相对于常压富氧燃烧在经济性上有更大的优势。在增压富氧条件下,煤颗粒的燃烧特性与常压和空气条件下有较大的不同。脱挥发分过程和挥发分的均相燃烧作为煤颗粒燃烧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对煤颗粒的火焰稳定性、污染物形成和火焰熄灭行为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深入理解煤颗粒的脱挥发分、着火及挥发分均相燃烧等过程,将会对煤的有效与清洁利用提供有力的帮助。但该过程的发生往往极为迅速且不易全面测量,因此发展可靠的数值模型将对该过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煤颗粒的挥发分组成通常被假设为一系列常见可燃气体与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获得了不错的模型精度验证。本文基于此假设,从气体的均相化学反应着手进行研究,并通过耦合煤颗粒的详细一维模型,完成了煤颗粒均相着火三维非稳态综合模型建立,并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增压富氧条件下煤颗粒的脱挥发分过程的认识,并定量分析了气氛和压力改变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基于煤颗粒脱挥发分产物的相关假设,选取甲烷射流火焰为对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氧化剂组分组成与环境压力进行了多个工况的模拟研究,揭示了压力与气氛改变对碳氢化合物气体均相反应的影响,并实现了化学反应建表法在气相湍流燃烧中的应用。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也为后续燃烧模型在综合模型中的植入打下基础。不同气氛的模拟结果表明,相同压力下的O2/CO2气氛会使射流火焰在几何尺寸上变短变小,且在燃烧区域中产生更多的CO和H2O。同时研究还发现在0.6 MPa的增压条件下,由气氛改变所引起的燃料侧基团与维持燃烧相关重要基团的分布变化与常压下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对比不同压力的模拟结果可知,无论在空气气氛还是O2/CO2气氛下,由压力提升引起的反应速率上升会都使火焰峰值温度略微提高,且火焰在几何尺寸上变短。对于流场内的不同区域,压力提升对组分分布的影响与局部当量比有关。在富燃料区,压力提升会加速燃料气体向燃烧中间产物CO的转化。而在贫燃料区,压力提升则会使中间产物的消耗过程加速。2、针对煤颗粒的干燥、脱挥发分及均相着火和燃烧等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综合前人在颗粒层面建立的一维详细干燥及脱挥发分模型和三维CFD化学反应求解框架,完成了煤颗粒的三维非稳态综合模型的建模。基于该模型,本文完成了对实验中空气及O2/CO2气氛下挥发分非稳态着火现象的复现,并且预测了部分实验未测量的煤颗粒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在O2为21%的O2/CO2气氛中,煤颗粒均相着火延迟时间比空气气氛更长,且挥发分燃烧峰值温度更低;而在O2含量30%的O2/CO2气氛中,结果与空气气氛相当接近。还通过该模型对增压环境下煤颗粒的非稳态着火特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氛中,增压环境下较低气体流速和较快化学反应速率会造成局部的热量积聚,使局部温度提高,因此煤颗粒的均相着火延迟时间更短,挥发分燃烧峰值温度也更高。3、基于详细化学反应建表思想,将煤颗粒三维非稳态综合模型中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组分输运求解过程简化,引入部分特征变量表征火焰特性与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使模型的计算资源消耗得到极大的缩减。在颗粒层面耦合同样的一维详细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两种不同化学反应建表法(稳态火焰面模型,SFM和火焰面生成流形模型,FGM)的煤颗粒均相着火三维非稳态综合模型。分别运用两种模型对空气气氛工况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模拟,并与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证明了该FGM综合模型在模拟煤颗粒着火过程中的可靠性,并且说明了FGM模型在部分预混机理燃烧过程中相对于SFM的优势。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酒精是世界范围最流行的成瘾物质之一,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称,全球共有24亿人饮酒,占世界人口的33%。世界范围内,约300多万人因酒精使用死亡,占世界死亡总数的5%。酒精使用导致的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以上。酒精使用障碍是全球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称,全球8.6%的男性和1.7%的女性患有酒精使用障碍。我国大学生的饮酒问
目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变的部位切除,并将一段肠管从腹腔中拉出,在腹壁行肠造口术;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需要将输尿管在腹壁皮肤造口或者行回肠代膀胱腹壁皮肤造口术。造口术虽然有效地治疗的患者疾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排尿排便不受患者自我意识的控制且终生伴随患者,导致了患者害怕面对造口、心理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本研究主要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断完善同伴教育模式的细
MEMS谐振器作为振荡电路中的振荡器和谐振式微传感器有着广泛的应用,挤压膜阻尼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大克努森数下宏观连续介质模型和微观分子动理论模型在对挤压膜阻尼的理论研究中都存在诸多限制。本文基于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对挤压膜阻尼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其在不同流域和对不同结构的计算准确性,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挤压膜阻尼的影响。首先本文介绍了挤压膜阻尼的形成机理和四种当前比较
本文基于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双足机器人样机,设计了一套机器人控制器,对双足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双足机器人样机的结构、驱动方式以及传感系统,提出了控制器的设计原则。基于以上内容,设计了控制器的模块架构;确定了控制器中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WIFI通信、Ether CAT通信以及CAN通信;分析了Ether CAT各模块的具体功能;采用STM32处理器、u C/OS-III操作系
我国正处于推行新型城镇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为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市场业态和城乡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将进一步推动中小城市中心的发展与转型。当前,对中小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划缺乏相对完善的科学评估和成熟的研究方法。为此,顺应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新要求,运用新兴数据方法量化评估和研究构建城市中心的发展模型,对于科学引导中小城市中心的持
当今世界正处于指数级扩张的发展进程,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带来规模增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全球性挑战。面对城市的巨大转变期,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随着对城市理解的不断深化而推陈出新。在此进程中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规划领域,为各方面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城市人口分布问题的研究从静态人口转向动态人流,从宏观粗颗粒度转向微观细颗粒度,从简单函数拟合转向机器学习与预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总结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硬件主要由数字基带模块、数模混合信号模块、射频前端模块以及天线模块这四部分组成。其中射频电路系统与天线通常是各自独立的,分别基于模拟射频电路理论以及电磁场天线理论仿真设计,然后都匹配到传统50欧姆集成。但是随着射频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天线与射频电路之间的集成方式也在不断进步,以满足更高频段与更高性能要求。目前CMOS工艺因其成本低、集成度高等优点广泛用于射频电路芯片设计。为更好实现射
人离不开水,但愈发密集的城市建设,使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水系出现了矛盾,道路、建筑等占据了城市水系的空间,致使旱涝纷至沓来。虽然城市水系传统的灌溉、运输等功能已逐渐弱化,但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背景下,城市水系更为突出的作用表现在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上,因而重新关注城市水系的生存空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尚未有在城市密集区实施流域水系恢复的先例,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进程对比,恢复城市中的重要水系是未来城
燃烧锅炉作为能源行业的复杂大型能源转换设备,具有复杂多变的燃烧过程,且参数间存在繁琐的非线性关系,难以通过分析其燃烧机理对其建立精准模型。如何挖掘锅炉历史数据中有用的信息,进而对锅炉提供优化操作指导,是工业大数据时代供热锅炉优化指导的重要思路。本文将机器学习的思想应用到锅炉燃烧系统上,针对锅炉燃烧系统工况的特征研究并改进了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用于锅炉工况的划分,并建立了分类网络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
大跨桥梁的正交异性桥面板由于构造复杂、焊缝密集、内部缺陷众多和应力集中等问题显著,U肋-顶板和U肋-横隔板焊缝部位易产生疲劳裂纹。在车辆轮载的反复作用下,会加速结构疲劳破坏。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研究的基础上,在线弹性断裂力学框架内,建立包含钢箱梁典型焊接细节处初始疲劳裂纹的桥梁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裂纹尖端的应力特征和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线,获得疲劳载荷最不利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