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催生出了城市污泥产量巨大的问题。将污泥进行有效处理成生物碳土进行土地利用,被认为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方式。但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会进入土壤中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实验研究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进行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生产生物碳土,监测这两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和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变化。本文研究了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进行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pH、EC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堆肥产品的性质,分别进行了脱水污泥(DS):园林废弃物(GW)=1:0、1:1和1:2比例的好氧堆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S:GW=]:2有利于更快的到达并维持高温期,同时有利于保氮,且EC值最低,堆肥产品的含水率、pH、有机物、粪大肠菌群菌值、细菌总数和总养分(TN+TP+TK)等指标均达标,总养分含量最大,种子发芽指数最高,达到76.2%,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和植物生长;堆肥产品中Hg含量超过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泥质标准对酸性土壤的标准限值,但满足林地土壤、园林绿化中性和碱性土壤、土地改良中性和碱性土壤的要求;单相污泥堆肥产品可施用于林地土壤、土地改良中性和碱性土壤,但未达到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对种子发芽指数的要求。本文研究了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进行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性能、NH4+-N、pH的变化规律,以及消化产品的性质,分别进行了剩余污泥(ES):园林废弃物(GW)--1:0、1:2、1:1和2:1以及热水解污泥(THS):园林废弃物(GW)=1:0、1:2、1:1和2:1的厌氧消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ES与GW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显提升,当 ES:GW混合比为1:2时,甲烷含量一直稳定在80%左右;THS与GW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没有明显提升,但是由于THS经过了高温预处理,故种子发芽指数高于ES,且THS:GW=1:1时种子发芽指数高达88.5%;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厌氧消化产品的pH、有机物、粪大肠菌菌群值、细菌总数、TN+TP+TK均达标;但ES:GW=1:0和THS:GW=1:2两种消化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未达到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限值;消化产品中Hg含量超过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泥质对酸性土壤的标准限值,且产品中EC值超过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限值,但消化产品满足施用于林地土壤、土地改良中性和碱性土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