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日益扩大,其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但同时,相对滞后的高校现行培育方式也制约着大学生对美的情感本质需要,美育工作亟待创新。因而,需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美育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素养。基于此,本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为视角,以“寓美于德,以美化德”为核心,以“大学生审美素养是什么”、“德育与审美素养培育契合点何在”、“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怎么样”、“大学生审美素养何以提升”为逻辑框架展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当前学界对审美素养的研究较少,研究思路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潜在可能性因素,并提出本文将通过概念辨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借鉴,通过对美、审美教育等词进行界定,指出“审美素养”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为“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审美实践与文化学习,内化于主体所具备的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并能在审美情景中正确表现”,并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中西方相关美育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为高校道德教育与审美素养培育的关联性,通过对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内容结构和本质特征进行区分,指出二者的契合点在于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交融、教育方法互通、教育载体趋同。第四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主要以问卷形式对川内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现状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和审美素养的概念与类型认知度较高,有着基本的审美判断与涵养,并呈现出审美感知一致性、审美趣味多元化、审美取向差异化、审美方式媒介化特征,但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诱导与错误价值观念的渗透、学校美育的缺失与模糊引导、城乡背景差异下家庭教育主体性的缺失、自身的情感迷失和能力缺失四个方面的影响,其审美素养仍在审美价值观塑造、审美情感趋向、审美行为规范存在着主要问题。第五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思考,根据已有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丰富审美素养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推进高校社团建设等建议,使大学生在以理论强化审美认知、以课程提升审美判断、以活动加大审美实践、以环境优化审美情感中,促进其审美素养培育,推动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