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玄武岩纤维针刺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3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国家也因此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一切所形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都落在生产型企业身上。诸如炭黑、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需要为高温烟气的处理承担高额成本。由于现有的过滤材料最高工作温度只有200℃左右,因此企业在高温烟尘过滤先必须先进行降温处理,这就提升了生产的成本。尤其以烟尘处理常用的SCR脱硝工艺为例,由于过滤材料耐温性的不足,导致企业必须以牺牲脱硝催化剂使用寿命为代价才能保证良好的催化脱硝效率。研制出工作温度在300℃以上的过滤材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出路。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纤维,具有高强度,耐温性好,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且废料可降解等特性,符合高温过滤材料发展的方向。本文将玄武岩纤维制成针刺毡过滤材料,并用研制的耐高温覆膜药剂对玄武岩纤维针刺毡进行浸渍和覆膜处理。同时对制得的覆膜玄武岩纤维针刺毡进行力学性能和过滤性能测试。得到的结论如下:(1)在覆膜药剂配比试验中,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成膜试验确定了覆膜药剂的最佳配比为:w[PTFE]=11%、w[A151]=1.5%、w[丙烯酸酯]=5%、w[硅酸聚合物]=12%、w[交联剂]=5%,其余成分为水溶剂。(2)对覆膜的性能测试中发现,本文研制的覆膜起始分解温度为220℃,相比于纯丙乳液膜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 70℃。在380℃时,氟硅丙乳液膜质量保留率为75%,比纯丙乳液膜高出25%。说明研制的覆膜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同时,从覆膜药剂粒度分布情况和FT-IT分析结果表明硅酸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普遍的团聚现象,纳米硅酸聚合物与有机成分结合性能良好,形成了Si-O-C键。(3)本文测试发现高温处理(340℃,30 min)后覆膜玄武岩纤维的理论断裂强力为276.99 N,而未覆膜的玄武岩纤维为253.99 N。说明覆膜对玄武岩纤维的耐高温性能有促进作用。(4)在测试覆膜玄武岩纤维耐酸性试验中发现,经过2 mol/L的HCl溶液浸泡3 h,覆膜玄武岩纤维的拉伸强力保持率为87.2%,而未覆膜玄武岩纤维为65.3%。说明覆膜的存在可以增强玄武岩纤维的耐酸性。(5)在测试覆膜玄武岩纤维耐碱性试验中发现,经过2 mol/L的NaOH溶液浸泡3 h,覆膜玄武岩纤维的拉伸强力保持率为20.4%,而未覆膜玄武岩纤维为24.3%。对玄武岩纤维覆膜不利于其耐碱性。(6)在对纯玄武岩纤维针刺毡和含P84的复合玄武岩纤维针刺毡的性能测试中发现,经过高温处理(320℃,24 h),纯玄武岩纤维覆膜针刺毡拉伸强度保持率为53.77%,而含P84的复合玄武岩纤维针刺毡为47.89%。说明纯玄武岩纤维在耐温性方面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中锰钢作为第三代汽车钢的研发热点之一,组织性能的优化一直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中锰钢的研发与生产主要基于冷轧生产背景下的两相区退火工艺,退火后的组织为板条铁素体与残余奥氏体,使中锰钢具有优良的强塑积,但屈服强度相对较低。为此,本实验基于热轧工艺提出引入贝氏体部分替代马氏体并调控残余奥氏体的思路,使中锰钢同时获得高屈服强度与良好塑性。因此中锰钢体系下的贝氏体相变动力学调控便成为后续研发与生产的关键
微动损伤普遍存在于机电产品的紧配合部件中,随着高科技领域对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微动损伤的危害日益凸显。微动损伤现已成为一些机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因微动损伤零件造成的废旧机电产品如短线轧机、航空发动机、轮船等经济损失巨大。而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实现损伤零件修复的主要技术之一。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能够通过熔覆、分层-累加的方式对受损零部件进行修复或者再制造为全新零部件,从而大
沙钢5800m3高炉为全国炉容最大的高炉,设计和装备在国内领先。2009年10月21日开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球特大型高炉中属于领先水平。2015年12月以来,高炉炉况开始频繁波动,冷却壁出现漏水,为确保炉况稳定顺行,决定更换铜冷却壁,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由于沙钢缺乏特大型高炉的停炉中修资料和独立操作经验,生产组织面临许多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参考该高炉首次开炉的情况及国内企业大型高炉的实践经验
随着低合金钢在许多大型工程结构(压力容器、储罐设备、桥梁等)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进行结构完整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采用一种基于概率统计和最薄弱环节理论的局部法对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估。参数的准确性影响着局部法预测的精度。从高拘束试样得到的断裂韧性值通常是一个保守值,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实际工程结构中的裂纹往往具有不同的几何尺寸(缺口根部半径不同或裂纹深浅不同),从而改变了裂纹末端所处的
高炉喷吹煤粉是缓解焦煤资源短缺、降低焦比和生铁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是世界炼铁技术的发展趋势。高炉喷煤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稳定的工程,需要以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并且有经济效益为前提。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行高炉喷吹煤粉生产,目前450 m3高炉系统的设备水平较为落后,且与1780 m3高炉系统分开运行,高炉喷煤工艺系统较为混乱。本次研究对两个系统的煤粉储运及配料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并进
不锈钢产能的持续增加,势必带动不锈钢冶炼用镍、铬等原料需求的增长,如何解决后续原料供应问题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镍、铬资源均比较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同时不锈钢废钢资源也极为有限,因此,如何解决今后高速增长的不锈钢生产原料的保供和供应,将是今后国内不锈钢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得益于不锈钢冶炼设备的不断多样化和冶炼工艺的持续进步,各种含镍、含铬矿物原料均可以尝试作为冶炼不锈钢的原材料,因此,不锈钢
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外加温度梯度的存在,必然会形成一个与凝固区间相对应的液固两相共存的区域,称之为糊状区。糊状区是合金凝固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凝固区间,已有的研究表明糊状区内凝固组织的形成和演化将影响到后续凝固组织的形态、尺寸、成分分布、析出相等特征,进而影响到材料的最终性能。强磁场作为一种非接触可控的高能物理场,能有效控制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熔体流动和溶质迁移及再分配。因此,本文以Al-18at%
机械活化因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灵活的机械力来改变矿物的物化性质,而备受矿冶工作者的关注。相关学者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硫化矿机械活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于黄铁矿机械化学活化和毒砂机械活化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黄铁矿和毒砂纯矿物为实验原料,行星式球磨机作为活化设备,分别进行机械活化,对活化后矿物的物化性质及溶解性分别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黄铁矿机械活化实验结果表明,
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经气化催化改质制得的合成气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等污染物,严重制约了合成气的进一步应用。高效脱除合成气中H2S,对于促进生活垃圾气化催化改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拓展垃圾气化应用途径,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论文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脱硫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脱除H2S的基础研究,明确了合理脱硫剂有效组元及合理配比,获得如下结论:(1)以A型分子筛作为载体,ZnO为活性组分,CuO为
研究表明,交流磁场处理熔体影响其形核过程,从而调控凝固行为,改善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关熔体研究的结果也表明,熔体的形核过程受熔体内部的短程有序结构影响,由于合金熔体大多处于高温状态,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直接地观察与检测十分困难,然而很好地检测合金熔体内部的短程有序结构变化,才能够从本质和机理上理解熔体的形核过程。与熔体结构密切相关的热电势能够表征熔体内部的结构变化,揭示形核过程。解析交流磁场影响铅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