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研究(1879-1952)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water_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引进了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它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成为中国同时期其他类型大学学习的典范。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取得了超越自身办学规模的重大成就,这与其校园文化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联系。校园文化对于一所大学,就像是阳光雨露之于草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办学成就得益于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我国当今大学的发展同样需要一流的校园文化。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当今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启示。首先,论文阐述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及其校园文化的发展历程。把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发展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并根据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本文又把其校园文化的发展分为在封建教育体制下孕育着萌芽、游离于政府管理体制外的洋化发展和向政府立案后的本土化发展三个阶段。然后,根据校园文化的存在形态,介绍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对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因素。把影响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大部分,其中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校园管理和物质条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在立案前、立案后和新中国建立这三个历史时期所起作用的不同,本文又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四个角度对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较为完整的论述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本土化和世俗化发展的脉络。再次,考察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认为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三大特征:以基督教精神为核心,宗教氛围浓厚;国际化程度高,跨文化交流频繁;以西方文化为主流,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并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历史作用。最后,根据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经验,挖掘了其对我国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并结合中国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大叶桉和马尾松两种富含单宁的木材剩余物作为研究对象,经超细粉碎成粉末,通过机械力化学作用破壁,释放细胞中内含物,用作脲醛树脂中作为活性填料,一方面提高林木剩余物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营销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营销活动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然后结合国内外项目
在成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成衣产品通过系统和成功的商业运营,通常在满足消费者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不断融入创意的要素,进而推出变化多而富有新意的各种样式。很明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射频标签具有数据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识别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较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速度明显高于道路设施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程度
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港口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经济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集装箱港口作为能源消耗大户,
背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同样,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长迅速,升至癌症相关死亡的首位,5年生存率约15%。其中80-85%的肺
作为基层的体育工作者,基于教学训练中对培养球感和优化技术动作的思考,源于物理的力学运动轨迹的启发,对分解法、完整组合法等传统经典教学方法的理解,提出了“多维训练方法”,是
文化障碍的存在决定了文化翻译成为并将长期成为翻译的棘手问题。诗词所特有的独特风格与凝练语言置诗词的可译性于持续不断的讨论热潮中。由此可知,诗词的文化翻译是一个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