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排斥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少且分布不平衡,甚至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依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空白区,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依然滞后,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普惠金融测评指标体系,为衡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农村金融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未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本文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及比较分析,发现国内研究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方法的使用上仍然存在可优化的空间。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农村普惠金融的渗透度、可获得度、可使用度、可负担度以及社会因素五个维度12个指标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测度2012-2014年我国各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第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呈东中西梯度形态,东部沿海地区居高,中西部次之;第三,从类型特征上看,省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类型格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第四,从时间跨度上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正稳步提高,区域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情况进行了相应总结,并提出了科技手段助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政策扶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以及金融知识教育等相应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