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微循环状态的CT灌注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后灶核与灶周区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研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5.1至2017.5.1期间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的患者,并且在发病后4-30天内行全脑CT灌注(CTperfusion,CTP)检查,分析卒中患者梗死后期全脑CT灌注图像的特点。人工勾画患侧灶周区及灶核区的ROI图像,同时自动生成镜像侧ROI,得出健侧与患侧ROI的CBF、CBV、TTP、MTT等参数,使用合适统计学方法,利用配对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比较健患侧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计算患侧与健侧的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rMTT,利用多因素及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各临床参数及影像参数对患健侧相对灌注值的影响。此外,根据梗死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及非溶栓治疗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相对灌注值的差异。  结果:  经配对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显示灶核区CBF、CBV值均小于镜像健侧(p<0. 05,p<0. 05),灶核区MTT、TTP值均大于镜像健侧(p>0. 05,p<0.05);灶周区CBF、CBV、MTT及TTP均大于镜像健侧(p<0. 05,p<0. 05.p<0. 05,p<0. 05)。经多因素及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灶核区rCBF及rCBV与梗死区最大径呈负相关,与检查时间呈正相关。灶周区rCBF与CTP检查时间呈正相关,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以治疗方式分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溶栓组灶核区及灶周区各灌注相对值均无显著差异,非溶栓组灶核区及灶周区各灌注相对值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缺血性脑卒后灶核与灶周区存在灌注差异,灶核区灌注减低,灶周区灌注相对增加,灶核区及灶周区灌注时间相对延长,CTP能较好的定量反映缺血性梗死后灶核及灶周区的微循环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产业在我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工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开展,工业厂房是极不可缺的.而且工业厂房设计与常规的建筑设计不同,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
在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加,这使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建筑的主流,与常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建造时间比普通建筑更长.需要大规模投资并采用复杂的施工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高速发展,对于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速度有了更高要求和追求.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逐渐的复杂,在建筑工程的给排水项目中,其设计的时候应用BI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繁荣发展,土建工程技术和模式也正在不断更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已逐渐成为了最普遍的施工技术.这项技术是提高建筑物性能和质量的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