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然而是野生种,尚未进行系统选育,经数代繁殖后,呈现生长缓慢、疾病频发、成活率低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牙鲆养殖业的发展。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加产量、提高养殖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分别采用一般授精和染色体操作技术构建了18个两性生殖牙鲆家系和9个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经人工培育,在150、240和360日龄分别测定了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参数。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家系间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了不同生长阶段性状的生长率及不同日龄的体型指数,分析了体型指数与体重的相关关系,拟合了各家系体重和体长的回归方程。应用MTDFREML软件和BLUP法对两性生殖牙鲆150、240和360日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力估计和遗传评定。主要结果如下:
1.在三个生长阶段(1~150日龄、151~240日龄和241~360日龄),不同家系体重、体高、体长生长性状的绝对生长率比较结果显示:雌核发育家系C7及两性生殖家系L16和L17的三个性状在不同生长阶段均表现突出且较稳定。对于雌核发育家系,在241~360日龄,多数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和绝对增长率趋于一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雌核发育家系间的生长差异主要发生在240日龄之前。
2.不论是雌核发育牙鲆还是两性生殖牙鲆,不同日龄体型指数头长/体长和尾柄长/尾柄高均与体重呈负表型相关,而体高/体长与体重呈正表型相关,且相关水平极显著(P<0.01),说明牙鲆的体重与体型密切相关。150、240和360日龄各家系体型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雌核发育家系C7和两性生殖家系L16与L17的三个体型指数均表现突出,因此应将其作为优良体型选育中的重点家系,加强选育。
3.不同生长阶段间性状生长率比较表明:不论是雌核发育家系还是两性生殖家系,151~240日龄体重生长最快,241~360日龄次之,1~150日龄生长最慢,且不同生长阶段间差异湿著;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的绝对增长率均随养殖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生长阶段间差异亦显著(P<0.05)。不同日龄体型指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雌核发育家系还是两性生殖家系,头长/体长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尾柄长/尾柄高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150和240日龄的体高/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360日龄与其他日龄差异显著(P<0.05),且值较小。
4.拟合了各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雌核发育家系的b值在2.732~3.046,R2在0.977~0.990;两性生殖雌核发育家系的b值在2.625~2.854,多数家系的R2值在0.969~0.985,表明回归方程均拟合良好。不同日龄间各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无显著差异,说明各日龄二者的关系较一致。
5.比较了4种动物模型估计不同日龄体重、体长、体高遗传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估计150日龄三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最适模型是模型Ⅲ,模型Ⅱ适于估计240和360日龄体长和240日龄体高的遗传参数,而估计240和360日龄体重和360日龄体高的遗传参数的最适模型是模型Ⅳ。最适模型估计下,牙鲆体重、体长和体高在150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37、0.34和0.31,240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14和0.22,360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23、0.17和0.22。
6.用BLUP法估计了两性生殖牙鲆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在150、240和360日龄的育种值,结果显示:家系L16、L17、L18三个生长性状的平均育种值表现突出且比较稳定。因此,在240日龄便可对这些家系进行筛选,将其作为重点家系进行选育。同一日龄体重、体长和体高三种评定方法间的秩相关系数为0.863~0.95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认为三种评定方法的效果基本一致;不同日龄间相同评定方法的秩相关虽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关系数偏小,其值仅为0.597~0.802,其评定效果会有一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