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汇双音化一直是汉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更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关于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发生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其中,语音简化说、外语吸收说、精确表义说产生较早,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力、马真、程湘清等先生;近年来又有义类义象分离说、审美观念说、句法结构词汇化说、韵律构词说,等等。其中,韵律构词说是近年来最受关注、影响最大的观点。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语音和语义的问题,是精确表义的需要和汉语的语音特点促成了汉语词汇的双音化。从精确表义的方面探讨双音化问题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而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韵律性和节奏性方面探讨双音化问题还尚嫌薄弱。近年来的韵律构词说已开其端,只是还需深入与拓展。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描写出科学的汉语发展史提出可靠的依据。也为进一步科学解决汉语信息处理中词的切分标准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借助北京大学中文语料库中的古代汉语语料库,运用韵律构词的理论,对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与汉语词双音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综述研究现状,总结学术界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原因的研究成就与不足,分析和评价了“语音简化说”“精确表义说”等观点的价值与局限,提出了要着重从汉语的语音特点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原因的观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本论文的采用的指导理论“韵律构词”理论进行概述和阐释。
第二章运用韵律构词学说,论述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并不仅仅是由于“精确”表义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对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了重要的促成作用,第二章结合前人对先秦专书词汇、魏晋专书词汇的研究成就,具体阐释和证明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在汉语词汇双音化过程中的作用,证明汉语中的重言词、连绵词、并列式双音词、附加式双音词、以及跨层形成的双音词都是在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的驱动下形成的。汉语的语音特点在汉语词汇双音化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章是汉语的韵律对汉语词双音化的选择和限制。选择作用表现在汉语的韵律(这里主要指汉语的声调)对汉语史上的同素异序并列式双音词有选择作用。汉语的韵律对汉语词的双音化还有制约作用,正因为汉语的韵律特点,汉语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单音节词,并且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也足以说明,由于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对汉语词汇音节的选择与限制作用,汉语不可能发展为多音节语言。
第四章为结语部分。认为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原因的“语音简化说”“精确表义说”等观点只是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的原因之一,还须着重从汉语的语音特点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原因的观点。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并不仅仅是由于“精确”表义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对汉语词汇双音化发生了重要的促成作用。汉语中的重言词、连绵词、并列式双音词、附加式双音词、以及跨层形成的双音词都是在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的驱动下形成的。汉语的语音特点在汉语词汇双音化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的韵律对汉语词汇的音节特征还有制约作用。由于汉语语音的韵律特点对汉语词汇音节的选择与限制作用,汉语不可能发展为多音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