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交际离不开词语,而且词汇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会一直伴随学习者一生,因此词汇知识的习得在二语习得中显得尤为重要。词汇知识包括多个层面,如不仅包括词语静态的形式(即读音、词形)和词义,还包括词语的句法特征(词性、功能)、搭配关系、使用频率、词语关系、语用条件等。其中,建立词语之间的联想关系以及知道一个词常和哪些词相伴出现是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有限制的词汇联想实验,选取了36个动作动词和36个心理动词,并按照频率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组,分别对汉语母语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进行了限制搭配类型的词汇联想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联想强度和联想共性代表的是被试联想反应的集中程度和一致性,二者往往是一致的,即联想强度高的刺激词其联想词的共性也大。联想异质程度表现的是联想词分布的离散程度,也就是联想差异,因此往往和联想强度和共性相反。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2)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在动宾、动补、状中三种搭配上的联想强度和共性差异不显著。在异质程度上:状中>动宾>动补(后两者差异不显著);心理动词高于动作动词;高频词和低频词的各项搭配联想量之间无显著差异。(3)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联想强度和共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中级>高级,状中>动补>动宾(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低频词>高频词;联想异质程度恰好相反:高级>中级,动宾>动补和状中(后两者差异不显著),高频词>低频词。(4)二语者汉语熟练水平与词汇联想有一定的联系:熟练水平与联想强度和共性呈负相关,即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联想强度和联想共性都随之降低并更接近母语者的水平;但这种发展不是直线型的,在联想异质程度上,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出现了反复(异质程度高于母语者)。因此我们认为二语者目的语的熟练水平与词汇联想有一定的联系,随着熟练水平的提高,二语者的词汇联想反应逐渐向母语者接近,但同时中间又有波折和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