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烷—正辛酸复合相变沥青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效率及路面功能性是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寒区道路在冬季受低温环境影响,路面易产生结冰及开裂问题。通过将相变材料掺入沥青并进一步制备相变沥青混合料,可缓解路面低温病害,对保证当地行车畅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十四烷和正辛酸复合相变材料作为芯材,掺Ti O2纳米粒子的PVA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复合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T-OAPCMs。首先,通过热性能试验、红外光谱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力学强度试验对T-OAPCMs的相变焓、微观结构、表观形貌和力学强度进行研究,然后将成品T-OAPCMs以4%、7%、10%和13%的掺量分别掺加到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中,制备相变沥青和相变改性沥青,并对其常规路用性能、流变性能、调温性能进行测试;对相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分析验证。主要结论有:1)相比于单体相变材料,T-OAPCMs相变温度范围广,相变焓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具有规则的球形颗粒结构,力学强度得到提升;2)从延度和低温弯曲试验得出,T-OAPCMs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结合料的低温延展性和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3)从弯曲梁流变试验得出,T-OAPCMs可以降低沥青脆性,改善其低温柔韧性,提升沥青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4)从自主设计的调温试验得出,T-OAPCMs可使沥青具备一定的调温能力,减缓在低温环境下的降温速率;5)从疲劳因子和温度敏感性分析得出,T-OAPCMs可改善沥青结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有效降低其温度敏感性并提升在自然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6)从针入度、软化点和车辙试验得出,T-OAPCMs会对沥青结合料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产生影响;7)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得出,T-OAPCMs会影响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加剧沥青的非均相性,增大沥青应力敏感性;8)从布氏粘度得出,T-OAPCMs会降低沥青本身的粘滞性,进一步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得出T-OAPCMs会导致沥青对集料的粘附性产生变化,即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其他文献
陶瓷/金属界面作为一类异质界面,广泛存在于电子封装材料、电触头材料和金属催化剂等各个领域。但是陶瓷/金属体系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不牢固。要实现陶瓷与金属良好的界面结合,首先要解决润湿问题。在改善润湿性时,界面结构及界面结合力变化较大。因此,需要对陶瓷/金属界面润湿性的改善工艺、界面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促进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实验首先采用熔盐法在氧化铝陶瓷表面制备Ti基涂层。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的社区活动空间需求越来越需要重视.本文基于观察和问卷采访的方式,研究老年人行为类型和空间私密性的关系,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民心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探究老年人的安全感、归属感、舒适感心理,以及其所需要的空间私密度,提出设计策略,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适的交流沟通场所,给予老年人合适的私密度,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呵护关怀,尝试增加老年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幸福感.
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随着老年人口抚养比的逐渐走高,老年人的主观养老选择与时俱进,养老设施服务对象将不再局限于一般认知概念上的特殊困难老人,而转向更广大的受众.因此,养老建筑也应该更迭换代.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类型,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并以此为问题导向切入课程设计,同时结合基地所在地域、生态建筑和人情关怀理念,探讨未来老龄社会语境下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可能性.
随着公共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公共交通疏散逐渐成为应急疏散的重要方式.面对老年人疏散难的问题,公共交通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疏散工具,辅助老年人疏散.文章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入手,分析了老年人疏散行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公共交通对于老年人疏散的重要性.以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资料以及现场调研,总结了该街区中老年人公共交通疏散的概况及问题,进一步探究公共交通导向下老年人的疏散策略,对历史文化街区老年人的疏散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车辆危险事件识别是指综合行车数据及其周围环境对车辆异常状态进行检测,该技术对降低事故损失,保证驾驶员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车辆危险事件识别方法受传感器感知范围的影响,仅使用单车特征对危险事件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网联环境为背景,综合单车动力学数据和网联环境下道路的波动性数据等多维特征,研究网联环境下的车辆危险事件识别问题。首先通过SUMO微观交通仿真器对网联环境下的多维特征进行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在处理人车碰撞事故时,事故车速的鉴定精度对划分事故责任、解决事故纠纷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事故再现方法不能满足事故车速鉴定的精度和效率。基于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行人抛距及损伤与碰撞车速的规律,旨在提出一种可靠且高效的事故车速计算方法。首先,在分析人车碰撞事故再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人车碰撞事故研究的行人抛距评价指标:横抛距、纵抛距、总抛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