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苏童是一位必不可少的作家。自1983年开始创作之后,苏童从未停歇过手中的笔,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创作,且在创作中不断寻求转变,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纵观苏童的小说,其似乎更热衷于对人物形象的书写,因而解读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是研究苏童小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先锋作家们在80年代中期对父亲这一角色进行了审视,甚至最终对父亲进行了“弑杀”。而作为先锋作家代表的苏童,他的小说中也出现了众多的丑陋残暴的“父亲”,这些“父亲”不仅肉体残缺丑陋,而且大多性格极其扭曲,精神堕落不堪,他们不仅不能对子女尽其应尽的义务,成为子女的榜样,而且还对子女们拳打脚踢,进行无情的戕害,父亲们阴暗、丑陋的一面在苏童的小说中一览无余。在苏童的小说中,父亲们的丑大多数是以其对子女的恶来凸显的,儿女是其施虐的对象,父亲始终是阴暗的、狠毒的。然而苏童并未这样一直走下去,自作品《骑兵》、《七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开始,那支予人阴郁冷酷之感的笔尖开始浸透市井家常的温情,尤为明显的是父亲对儿女显现出的关心和爱护。与此同时,父与子的矛盾开始有了和解,儿子与父亲之间出现了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分析,探索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形象的颠覆与重构,通过坍塌与缺席、寻父与弑父这两方面来阐释苏童作品中对父亲形象的颠覆;而在2000年之后,我们能够从苏童作品的字里行间读出暖意、感受到其间的温情,尤为明显的是父爱在作品中的觉醒,使苏童笔下的父爱呈回归的趋势,这一转变使我们真正了解苏童笔下的父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