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株转录谱分析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能够引起猪、牛、羊和其他动物的化脓性感染,由于缺少预防手段或误诊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该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而在国内还没有关于化脓隐秘杆菌的耐药机制的研究。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我国吉林省地区分离到的化脓隐秘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检测其主要毒力基因。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的方法,我们共分离得到8株化脓隐秘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多数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因此我们从靶位突变、整合子和耐药基因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其耐药机制,并对所鉴定的的氨基糖苷类敏感株与耐药株进行转录谱分析,从mRNA水平对耐药机制进行解析。以期为新型防治技术以及新型药物与耐药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1.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主要毒力基因检测为了了解吉林省地区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共获得8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及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的携带情况略有不同,分离菌株都携带溶血素(plo)基因,而全部分离菌株都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2.化脓隐秘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测定8株化脓隐秘杆菌对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值,经判定共6株耐药菌,2株敏感菌。为了研究化脓隐秘杆菌耐药机制,我们对靶位突变、整合子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化脓隐秘杆菌两个16S核糖体RNA的测序结果与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耐药株与敏感株都不存在突变。但多数分离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且全部携带基因盒,基因盒中包括aadA1,aadA2,aadA5,aacA4与aac(6’)-Ib 5种诱导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基因。3.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株与耐药株转录谱分析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RNA-seq),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株进行转录谱分析,以深入了解化脓隐秘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机制。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菌与敏感菌相比,存在245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和相关代谢通路的绘制,其中细菌趋化性代谢通路中rbsB基因的显著上调,该基因参与调控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这可能是导致化脓隐秘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正>2007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生物教研组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集体备课创新研究》课题并被学校批准立项。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在高中生物新
<正> 18mm电锤是我厂的新产品。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钻削率高、且安全可靠。主要参数:电机输入功率为470瓦,冲击频率3680次/分,总重2.5公斤,能在花岗石混凝土上打直径为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作品,《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小说。这两部作品都通过对死亡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生死观。由于中西方对死亡的看法不同,形成了生
本文通过对《逍遥游》现有两种英译本的比读分析,通过对其中的翻译原则,不同翻译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将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明白、通畅、简洁”应为翻译这一类古籍作品所应
《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总结自己40年临床经验并参以祖传秘方编制而成。全书分论证、治法、医方、杂症、制药、医案六部分论述。该书独具创新的提出外科病症
讨论了牵引用的新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并公布了3年实车试验结果。这种以粒状二氧化硅为电解液载体的新型电池,其初期性能与普通富液式和阀控式胶体电解质的相同,其循环寿
本文将正极添加剂分为三类:导电、无机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总计列出20种物质,参考文献42篇。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08例,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18~74岁;病程5d~2年。局部封闭治疗
TBM刀盘的进出渣设计是影响刀盘掘进效率的关键之一。基于工程实践和数学理论,论述了TBM刀盘进出渣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刀盘的进出渣设计中刮渣板的长度、刮渣组的数量、溜
发生在教师与聋生之间的言语、行为冲突,已经成为困扰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难题。文章从学生冲撞行为的表现、行为产生的根源、预防及对策等几个方面对该行为及对策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