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大、岩溶最发育的省区,而不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能具有差异性。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样品采集和室内测试,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抗蚀性进行试验分析,研究不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的发生发育过程中元素迁移聚积规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关系,土壤抗蚀性能强弱变化,以期阐明不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抗蚀性强弱关系,为喀斯特地区不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关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同时为该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及石漠化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发育形成土壤表现出Al>Fe>Ca>Mg>Ti>P,迁移聚积特征表明:Ca、Mg淋溶迁移,迁移量Ca>Mg,Al、Fe表现出聚积特点。Ti相对较稳定。碳酸盐岩产出时代不同,岩体本身紧实度不同,其上发育形成土壤属性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石灰岩及白云岩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变异性较大,具体体现在:(1)土壤容重,石灰岩地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地区:泥盆系>寒武系>三叠系,B层容重总体大于A层,碳酸盐岩产出时代较老,其上发育土壤容重相对较大。(2)土壤机械组成,石灰岩地区:砂粒含量:三叠系>石炭系>二叠系,粉粒含量:二叠系>三叠系>石炭系,黏粒含量: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A层粉粒含量高于B层,B层黏粒含量高于A层。整体水平上,产出时代较老石灰岩发育土壤黏粒含量较高,较新石灰岩发育土壤砂粒含量较大。白云岩地区:砂粒含量:三叠纪>寒武纪>泥盆纪,粉粒含量:寒武纪>泥盆纪>三叠纪,黏粒含量:泥盆纪>寒武纪>三叠纪。总体上,产出时代较老白云岩发育土壤粉黏粒含量较高,较新白云岩发育土壤砂粒含量较大。(3)相关化学元素含量变异性较大,时代差异下元素变化没有一致的规律性,而同时代不同层次之间差异显著。相同产出时代下石灰岩与白云岩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变异性也较大,砂粒含量表现出:白云岩>石灰岩;粉粒含量与黏粒含量表现出:石灰岩>白云岩。碳酸盐岩区土壤对母岩有一定的继承性,岩石Ca与土壤Ca显著正相关,与土壤Mg极显著负相关,岩石Mg与土壤Ti显著负相关,岩石Ti与土壤Ti显著负相关,与土壤Al显著负相关,岩石Al与土壤Al显著负相关。对碳酸盐岩区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石灰岩发育土壤抗蚀性强于白云岩。而不同时代石灰岩发育形成土壤抗蚀性: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不同时代白云岩发育形成土壤抗蚀性:泥盆纪>寒武纪>三叠纪;总体上,产出时代较新的三叠纪碳酸盐岩发育形成土壤抗蚀性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