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口服中药为主配合针灸辨证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对比西药标准疗法对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症状、生活质量、随访期疗效的影响,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寻求简捷、长效、价廉、安全的中医传统疗法。研究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重点专科门诊及住院的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STC患者,考虑病程较长及脱落因素在内,予额外增加20%的样本量,最终确认病例数为72例。分组用简单随机法,将72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针灸)36例、对照组(西药治疗)36例。治疗组辨证施治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汤药均采用配方颗粒,嘱患者温水冲服,1日3次,餐后服用,服用4周;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每周针灸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5mg 3次/天(三餐前)+聚乙二醇4000散l0g(早晚餐后),连续治疗4周。按照排除标准剔除治疗组中1临床资料不完整1例,中途服用其他药物者3例及失联(拒绝提供联系方式)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共30例;剔除对照组中中途不合作2例,临床资料不完整4例,失访3例(电话不通1例、去外地2例),最终纳入的共27例。疗效制定参考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其中参与疗效评价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粪便性状和便意感。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C-QOL,计算治疗前后减分差值作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均随访记录便秘主症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C-QOL评估远期疗效。结果: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治疗前便秘主症临床评分、治疗前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评分等方面相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①疗效: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8.9%,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②便秘主症临床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3个月评分低于对照组。③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3个月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1)中医辩证施治配合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症状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疗法;(2)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稳定、具有一定的随访疗效,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