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情说”虽然作为美学理论早已存在,并被称为“美学界的进化论”,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研究。 本文针对移情定义极不固定的现状,重新给予了移情一个较全面的定义……移情是一个多面体,应包含两个方面:知觉技能和交际技能。接着,作者从移情对“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及对“情感过滤器”的作用入手,结合实证调查,探讨移情这一重要的情感、个性变量对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及影响。 首先,根据舒曼的“文化适应假设”,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融合,是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中主要的因果变量,而与社会距离相比,心理距离在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一个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器假设”指出在适应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缩小心理距离必然降低过滤,从而把更多的可被理解的输入传送到语言习得机制,成为语言能力。移情恰恰是缩小心理距离、降低过滤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其他文化与语言的移情,学习者能缩小对目的文化与语言的心理距离,降低情感过滤,提高对目的语的习得程度。 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语境对语言使用和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英语教材作为学习者语言资料最直接的来源,应当在编写过程中渗透语境思想。教材中所创建的语境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触发学生
模糊语言现象在交际中普遍存在。作为模糊语言中比较典型的成员,模糊限制语一直是不同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由于新闻报道中语言的准确性,目前关于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运用情况
本论文旨在对弥尔顿《失乐园》中人物形象撒旦的双重性进行讨论。本文首次将“雄辩”这一概念用于分析双重撒旦。结合诗人的新古典人文主义文学观和文本人物的塑造,本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