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SBC)术后复发效果的临床观察分析,旨在更好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膀胱癌患者共141例,其中THP组51例,HCTP组47例,MMC组43例。以上三组分别于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24小时内或即刻行THP、HCPT和MMC的灌注治疗。膀胱灌注可通过留置的导尿管进行。一周以后再次对以上三组患者行膀胱内药物灌注。灌注前作如下准备:1.嘱患者排空尿液;2.常规消毒;3.予以留置导尿。准备完善后行药物灌注,THP在膀胱内保留30分钟,HCPT和MMC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在此期间THP组每10分钟嘱灌注后的患者改变体位(仰、两侧、俯)一次,HCPT组、MMC组每30分钟嘱灌注后的患者改变一次体位。药物灌注方案:先嘱患者每周一次行药物灌注,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总化疗时间为52周。在一年内嘱灌注后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一次检查,包括血液分析检查、尿液分析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膀胱镜检查。1年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在每次膀胱灌注后,都认真观察并记录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情况,如: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复查过程中发现的可疑病变是否为术后复发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对术后行膀胱灌注的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的结果如下: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总复发率为7.80%,其中THP组复发率为5.88%,HCTP组复发率为4.26%、MMC组复发率为1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为14.1%,其中THP组为9.80%、HCTP组为8.51%、MMC组为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的肿瘤总复发率为18.44%。其中THP组复发率为13.73%、HCTP组复发率为10.64%、MMC组复发率为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注期间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为25.85%。在灌注期间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为THP组为17.37%,HCTP组为12.00%,MMC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的发生率THP组为1.92%,HCTP组为4.00%,MMC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HCPT行膀胱灌注预防SBC复发效果明显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