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物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的临床观察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SBC)术后复发效果的临床观察分析,旨在更好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膀胱癌患者共141例,其中THP组51例,HCTP组47例,MMC组43例。以上三组分别于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24小时内或即刻行THP、HCPT和MMC的灌注治疗。膀胱灌注可通过留置的导尿管进行。一周以后再次对以上三组患者行膀胱内药物灌注。灌注前作如下准备:1.嘱患者排空尿液;2.常规消毒;3.予以留置导尿。准备完善后行药物灌注,THP在膀胱内保留30分钟,HCPT和MMC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在此期间THP组每10分钟嘱灌注后的患者改变体位(仰、两侧、俯)一次,HCPT组、MMC组每30分钟嘱灌注后的患者改变一次体位。药物灌注方案:先嘱患者每周一次行药物灌注,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总化疗时间为52周。在一年内嘱灌注后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一次检查,包括血液分析检查、尿液分析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膀胱镜检查。1年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在每次膀胱灌注后,都认真观察并记录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情况,如: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复查过程中发现的可疑病变是否为术后复发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对术后行膀胱灌注的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的结果如下: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总复发率为7.80%,其中THP组复发率为5.88%,HCTP组复发率为4.26%、MMC组复发率为1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为14.1%,其中THP组为9.80%、HCTP组为8.51%、MMC组为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的肿瘤总复发率为18.44%。其中THP组复发率为13.73%、HCTP组复发率为10.64%、MMC组复发率为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注期间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为25.85%。在灌注期间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为THP组为17.37%,HCTP组为12.00%,MMC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的发生率THP组为1.92%,HCTP组为4.00%,MMC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HCPT行膀胱灌注预防SBC复发效果明显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具有TiO2、RuO2和IrO2涂层的钛基氧化物电极(Ti/TiO2/RuO2/IrO2),并以其为工作电极考察了:①水中2,4-二氯酚(DCP)的循环伏安特性;②pH值、阳极电位和反应
报业市场化的倾向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报界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报业市场化的定义是,非商业化报纸在保持原有的所有制、政治立场、编辑方针的前提下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取得
目的通过构建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与大鼠来源C6脑胶质瘤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探讨BMS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直接共培养后B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郯庐断裂带以东的活动区内,是一个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之上,经海相中—古生界、陆相中生界和新生界多期沉积叠覆而成的叠合盆地。近年来
本文结合纳米吸附技术的使用状况,通过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项目设计进行总结,阐述了纳米吸附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其核心目的是在技术优化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中克隆得到的热激转录因子A2基因导入地被菊‘北林黄’中,经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获得了8株阳性转化株系。利用RT-PCR方法对阳性
钢琴演奏的交响化处理是李斯特对于钢琴演奏的革新,本文以其作品《玛捷帕》为例,对李斯特在交响化方面的创作理念,以及以《玛捷帕》为代表的钢琴演奏的交响化处理的技术特点
对机场跑道的目标易损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机场跑道的失效判据。根据子母弹的终点弹道建立了母弹的弹道方程和子弹的抛撒模型。建立了机场跑道毁伤概率的计算模型,重点研究了圆
本文主要研究了超声波检测对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的质量控制。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是否有伴淋巴结转移、是否伴有包膜浸润以及肿瘤组织学类型与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