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特别强调产业向低碳化转型,确立了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农业向低碳化转型的方针。沈阳地区农业生产明显的高碳性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而且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农业作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来源较为显著。高碳型农业的发展始终威胁着生态环境,农业的高碳化表现为高度依赖转基因种子及化肥、农药,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忽视了农产品的品质,绿色化的食品成为稀有品,而高产量的非绿色食品,成为了威胁人类发展的主要农产品,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态食物链的破坏,搅乱了以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为主的农业。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碳型农业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使得农业向低碳化变革过程中,必须转变现有高碳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农业生产的高碳性质会使得现有的温室效应更为明显,农业作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来源,其碳排放量基于电热加工排放及尾气排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推进农业向低碳化转型,拓展低碳农业的实施角度和范围成为了待需解决的问题。沈阳作为东北的发达的中心城市工业,依托东北国家商品粮基地,沈阳的周边地区农业也在享受区位优势的条件下拓展了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农业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也伴生出现了农业工业化发展的现象,而多数地区区域地势条件限制、农业生产分散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也使得农业贡献率较低,农业的高碳型使得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基于此,目前沈阳政府对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战略制定己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农业低碳化相关概念和理论也在农业相关领域得到较好的实践,但是在推进农业低碳化过程中也出现了推进低碳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发展缓慢和力不从心等问题。基于目前沈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低碳化发展趋势,沈阳地区农业低碳化应该怎么发展,如何发展,又如何在我国当前背景下发展沈阳地区农业低碳化,是需要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这些也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低碳这个宏观背景下,通过对农业低碳化的研究,以农业低碳化的内涵、功能、模式等为切入点,探讨将低碳与农业相结合的因素,并联系相关的低碳研究结果揭示农业低碳化运行的内在机理,通过机理性的内在运行结构的研究来结合沈阳周边的腹地来具体研究农业低碳化深入实施的可行性。通过以低碳为约束条件,整体上把握沈阳市的农业发展的优势性,揭示其走农业低碳化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对沈阳地区农业低碳化发展做出一个合适的定位。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沈阳市农业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能够提出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7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农业低碳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技术路线等。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农业低碳化的内涵、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特征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学、农业多功能化、可持续农业理论等,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主要介绍了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福建、成都、保定等地区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其发展对沈阳市农业低碳化的其实。第四章: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现状,主要从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实际功能等方面介绍了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现状。第五章: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SWOT分析,主要介绍了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为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分析基础。第六章: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碳汇机制、技术推广等方面对沈阳市农业低碳化发展进行对策建议。第七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