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养分分布规律及推荐施肥技术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槟榔产业具有极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海南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然而,在槟榔的种植生产上仍旧采用“掠夺”的经营模式,槟榔养分得不到补充,甚至出现黄化现象,严重限制槟榔产量和品质。为了科学、高效地引导当地种植户施用肥料,本试验通过对槟榔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器官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监测,结合槟榔生物量模型,预测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的模型,探索出槟榔不同生育时期各养分的分布和吸收规律,为判断槟榔对养分需求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作物营养供应的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从而在生产上达到精准施肥,提高槟榔的产量和品质。其次,通过对比正常和黄化槟榔植株,从营养丰缺角度去探寻槟榔黄化的原因,通过增施养分的方式来增强槟榔植株的生长状态,为槟榔生理性黄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理论结果如下:1 海南儋州、定安、万宁、琼中这四个地区的土壤整体表现为较强酸性,全P、有效P、交换Ca、Fe、Cu、Zn、Mn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有机质、碱解N、全K、速效K、交换Mg处于中等水平,全N、B含量处于极缺水平。槟榔植株对P、Ca、Mg、Fe、Cu、Zn元素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花苞期,对N、K、B元素的需求集中在花苞期和果期,对Mn元素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花期。2 土壤p H、养分含量(全P、Ca、Mg、Cu)会随着槟榔黄化程度加深而呈现下降趋势。黄化槟榔植株叶、叶脉中Mn、Zn、Fe、K、Ca元素总量显著降低,心叶中Mn、Fe、P、Ca、N元素总量显著降低,花苞中Mn、B、Fe、Ca、Zn元素总量显著降低,果中Mn、Fe、Zn、K、N元素总量显著降低,果枝中Mn、N、K、Fe、Zn元素总量显著降低,总的来看,综合全株各元素的年均总量,黄化槟榔体内N、Mn、K、Cu元素总量明显偏低,且花苞期差异更为明显,因此,花苞期施肥应最为有利,对于该区域黄化组槟榔,为缩小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应适当补充的施肥量为:N192.38g/株,K 125.45g/株,Mn 323.96mg/株,Zn 109.35mg/株,Cu 106.86mg/株。3 槟榔地下部分生物量主要与0米茎粗有关,相关模型为RDW=0.5044×SD0-8.3935,决定系数R2为0.2217;槟榔茎生物量主要与株高和1米茎粗有关,相关模型为SDW=0.7274×SD1+0.0396×PH-35.4844,决定系数R2为0.7106;槟榔叶生物量主要与叶片数量、1米茎粗、茎节长度有关,相关模型为LDW=0.2806×LN+0.1556×SD1-0.2163×IL-3.2661,决定系数R2为0.4461;槟榔花生物量主要与雌花数量、基部厚度、2级分杈数有关,相关模型为FDW=0.2860×FN+5.4493×BT+1.2026×BN2-106.0291,决定系数R2为0.6613;槟榔果生物量主要与果数量、侧枝展开长度有关,相关模型为Fr DW=3.0486×Fr N+4.1606×LL-87.3049,决定系数R2为0.8401;槟榔果(枝)总生物量主要与果数量、侧枝展开长度、主枝长度相关,相关模型为Ft DW=3.5313×Fr N+4.7608×ML+3.6268×LL-183.9450,决定系数R2为0.8900。4 槟榔叶片数(LN)、1米茎粗(SD1)、株高(PH)、茎高、节数97节、平均节间长度(IL)=茎高/节数、平均每梭槟榔果数量(Fr N)、平均每梭果枝的主枝长度(ML)、平均每梭果枝的侧枝展开长度(LL)。对于本试验四个地区的正常槟榔一年内应补充的各元素量为:N(g)=4.03×LN+2.77×SD1+2.96×PH+0.22×Fr N+0.30×ML+0.23×LL-3.10×IL-84.99;P(g)=0.43×LN+0.31×SD1+0.39×PH+0.03×Fr N+0.04×ML+0.03×LL-0.33×IL-10.11;K(g)=1.50×LN+1.27×SD1+2.40×PH+0.14×Fr N+0.19×ML+0.14×LL-1.15×IL-46.10;Ca(g)=1.92×LN+1.41×SD1+1.90×PH+0.07×Fr N+0.10×ML+0.07×LL-1.48×IL-43.12;Mg(g)=0.47×LN+0.35×SD1+0.49×PH+0.03×Fr N+0.04×ML+0.03×LL-0.36×IL-11.40。Fe(mg)=22.70×LN+34.94×SD1+121.67×PH+1.57×Fr N+2.11×ML+1.61×LL-17.49×IL-1436.12;Mn(mg)=10.43×LN+6.69×SD1+4.90×PH+0.25×Fr N+0.34×ML+0.26×LL-8.04×IL-178.28;Zn(mg)=3.09×LN+4.50×SD1+15.19×PH+0.23×Fr N+0.30×ML+0.23×LL-2.38×IL-183.80;Cu(mg)=1.50×LN+1.49×SD1+3.58×PH+0.10×Fr N+0.13×ML+0.10×LL-1.15×IL-54.46;B(mg)=2.94×LN+2.60×SD1+5.31×PH+0.64×Fr N+0.86×ML+0.65×LL-2.26×IL-114.85。5 对于本试验四个地区的黄化组槟榔,为缩小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应适当补充的施肥量为:N(g)=4.03×LN+2.77×SD1+2.96×PH+0.22×Fr N+0.30×ML+0.23×LL-3.10×IL+107.39;K(g)=1.50×LN+1.27×SD1+2.40×PH+0.14×Fr N+0.19×ML+0.14×LL-1.15×IL+79.35;Mn(mg)=10.43×LN+6.69×SD1+4.90×PH+0.25×Fr N+0.34×ML+0.26×LL-8.04×IL+145.68;Zn(mg)=3.09×LN+4.50×SD1+15.19×PH+0.23×Fr N+0.30×ML+0.23×LL-2.38×IL-74.45;Cu(mg)=1.50×LN+1.49×SD1+3.58×PH+0.10×Fr N+0.13×ML+0.10×LL-1.15×IL+52.40;
其他文献
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hm2以上。伴随着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玉米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持续施入,势必会导致土壤
目的:髋臼双柱骨折发生后,两条骨折线将髋臼骨折块主要分为3大部分:前柱骨折块、后柱骨折块和与主骨相连的髂骨骨块。因为双柱骨折独特的损伤机制,使前、后柱骨折块的移位呈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和栽培,十分常见。臭椿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清
蒙古莸作为一种旱生落叶小灌木,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以及药用价值等,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虽然蒙古莸的分布区相对较广,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蒙古莸的分布范围正在逐
研究背景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有HIV-1和HIV-2两种类型,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根据WHO新闻报道,到2017年底止,全球大约有3690万例HIV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当年约有180万例新发HIV感染者,约59%成人以及52%儿童
目的:端粒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和稳定的重要功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某些社会学特征是影响端粒长度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存在相反的结论。因此,本研究在基于一项以医院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中,探讨影响端粒长度改变的社会学因素。此外,人群广泛暴露于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acid,DCAA)和三氯乙酸(Trichloroace
聚合物挤出通常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不仅工艺参数之间存在很强的耦合现象,而且由于生产与测量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导致控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滞后问题。针对聚合物挤出机的滞后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和分析了聚合物挤出机的工艺流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简化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聚合物挤出机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该数学模型解的有界性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得出了聚合物挤出机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以便后面进行仿真控制。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蛋白(Soybean Protein Concentrate,SPC)、小麦谷朊粉(Wheat Gluten Meal,WGM)和玉米酒精糟(Dried Distiller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三种植物蛋白源分
设备的沿面放电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绝缘性能的优劣,深入研究沿面放电的物理机制和诊断技术对改善电气设备的绝缘设计,实行绝缘监测以及预防绝缘事故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可见光放电图像包含丰富的空间色度和形态信息,且长曝光时间更能反映放电的统计规律,但是现有的研究很少将其运用于沿面放电的检测。本文通过观测和分析放电可见光图像和放电发射光谱,分别研究了暗环境和日光环境中的交流沿面放电,并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表现为睡眠期间的低通气呼吸、上气道阻塞、血氧饱和度降低及睡眠片段化。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是OSA主要的病理特征。近年来,OSA的患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威胁人类健康,有2%-4%的成年男性与1%-2%的成年女性患有OSA。研究发现,OSA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