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是PPCPs中的重要一类,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经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难去除等特点。因此亟需找到一种能高效、快速、彻底降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文采用介质阻挡(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复合催化剂凹凸棒石/γ-Fe2O3催化技术,以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中人工合成的利奈唑胺作为处理的目标污染物,以充分利用DBD体系中的活性物质(H2O2,O3,OH)、紫外光以及酸性条件,研究了该体系的协同降解效果。并对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利奈唑胺溶液初始浓度、复合催化剂量、放电功率等对利奈唑胺降解效率的影响,也检测了介质阻挡(DBD)低温等离子体系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浓度,并利用UPLC-MS测定了利奈唑胺降解的中间产物,提供了利奈唑胺可能的降解途径。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凹凸棒石/γ-Fe2O3复合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本文数据结果显示,负载后的凹凸棒石外形仍如棒状,结构稳固,复合催化剂对利奈唑胺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具备良好的磁性,易于回收。(2)加入催化剂凹凸棒石/γ-Fe2O3后,对利奈唑胺的处理效果为DBD-凹凸棒石/γ-Fe2O3>DBD>凹凸棒石。在介质阻挡(DBD)低温等离子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后,利奈唑胺的降解率从80%提升到接近100%。反应20 min后的能量利用从0.007 g/(kW·h)提升到0.48 g/(kW·h)。(3)DBD-纳米凹凸棒石/γ-Fe2O3协同降解利奈唑胺,其降解机理为:DBD-纳米凹凸棒石/γ-Fe2O3体系产生的活性物质(H2O2,O3,OH)主要氧化断裂利奈唑胺中的C-O键、O=C-N键和C-N键,利奈唑胺最终被降解成CO2、N2和H2O等小分子物质。综上结果表明,DBD-纳米凹凸棒石/γ-Fe2O3协同体系适用于催化降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