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有企业开始建立于建国初期传统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造成企业僵化经营动力不足、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慢,浪费经济资源的同时,也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由此而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也应该是市场导向的,即要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问题是结构调整和产权重组。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融资结构与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研究、调整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就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国有企业在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融资次序特点,总得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次序与经典的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结论相反。这一现象的形成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因为,从这个角度上说单纯从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出发,探讨通过改变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来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是行不通的。本文从企业融资结构与国企改革的关系入手,回顾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差异。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制度分析,简述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倾向特征、特征的成因及其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等。通过对现阶段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革国有企业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重塑银企关系和银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