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司法视野下发起人责任承担的例外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发起人的责任研究历来是公司法中经久不衰的讨论议题。日臻成熟、完善的发起人责任制度不仅是整个公司法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平衡多方利益、鼓励商事交易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学术讨论多将“发起人”置于责任承担的“靶心”,忽略了必要条件下对于发起人利益的维护,本文另辟蹊径,站在比较公司法的角度,对于公司设立不能时发起人责任承担的例外情况展开探讨,将域内外相关领域的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完善我国的发起人制度提出自己的思索。  全文除绪论和结论以外,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直入主题,对于全篇探讨的免责主体——发起人的定义进行一个比较法范围内的讨论,并提出笔者自己对于发起人范围界定的评析。同时简要引出责任承担的背景——公司设立失败,并重点对“设立不能”这一种情况进行讨论。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意思自治”这一种例外情况展开,阐述了实践中“当事人只意图约束公司”以及“当事人签订免责协议”这两种情况,结合英美法中的司法实践进行例证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美国法中的“禁反言公司”原则为发起人寻求免责抗辩。  第四部分聚焦于中国法下,发起人在对外以及对内责任划分中存在的“过错责任”,主张发起人基于“无过错”的免责。  第五部分为建议与结论部分,针对本文所梳理的几个核心问题,提出完善和修改我国发起人归责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加拿大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立法体系、民族文化政策等方面都较为发达和完善。加拿大的“魁独”和我国的“台独”就性质而言尽管有本质的区别
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公司规模急剧扩张,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导致股东会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地被边缘化,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逐步确立“董事会中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尤以第三人侵权事件引人注目,该类事件中学校的责任承担问题成为热议焦点,在社会舆论中和法学各界都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这些争议多围绕学校应当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