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的逐渐开采和开发发展起来的一类极具特点的城市类型,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长期以来,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基地,为我国工业化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然资源已经进入开采的中后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产业的衰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职工下岗失业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业问题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资源型产业的退出,对原有低素质劳动力大量排挤;另一方面,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形成大量需求。由此出现了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成为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因此,分析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按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提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相互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辽源市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辽源市产业转型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就业效应问题。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概念,以及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效应的相关理论,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辽源市城市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转型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劳动力供给以及劳动力需求两方面分析了辽源市产业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同时从三次产业产值以就业人数结构角度、三次产业结构偏离角度分析了辽源市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结构偏离的原因;第五章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产业转型提高就业效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