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UV-VIS、HPLC、IC等分析技术,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 discharge,DBD)降解对氯苯酚废水以及在水中固定氮气的基本过程和机理。研究中采用独立分开的放电区域、降解或吸收区域,气体通过放电区域解离形成等离子体流后,进入降解或吸收区域参与对氯苯酚降解过程或硝酸的生成过程。在降解体系,工艺参数如峰值电压、曝气流量、初始溶液pH均对有机物的降解具有一定影响;在固氮体系,峰值电压、电流、吸收反应器构造和连接方式对固氮效率有一定影响。1)利用UV-VIS测定对氯苯酚的降解率,对放电体系参数进行优化。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峰值电压或加大氧气流量,能够提高对氯苯酚降解效率。当峰值电压为14.64kV、曝氧气流量为200L/h、不调节pH时,放电30min,对氯苯酚降解效率达到90%,能量效率为12.35×10-9mol J-1(5.72g/kWh)。高的初始溶液pH值有利于对氯苯酚的降解。对氯苯酚溶液初始pH为9.00时,处理6min,降解率达80%,能量效率为46.34×10-9mol J-1(21.46g/kWh)。2)利用UV-VIS、HPLC在放电体系液相检测到OH和O3,根据线性拟合可得,初始pH为5.90时OH生成速率最大,为10.06×10-7mol L-1s-1;初始pH为9.00条件下次之,为5.89×10-7mol L-1s-1。而初始pH为9.00条件下,液相检测到的臭氧浓度最低,这说明碱性条件下放电产生的大部分臭氧参与了液相的降解反应。3)利用HPLC检测对氯苯酚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主要由OH引发降解反应,首先形成对苯醌和4-氯邻苯二酚;而在碱性溶液中,主要为O3诱导发生降解反应,生成苯酚和邻苯二酚。通过IC检测发现,上述中间产物会进一步降解生成甲酸、D-(+)-苹果酸、顺丁烯二酸及草酸等低分子有机酸和氯离子,这说明对氯苯酚降解过程发生了脱氯和开环反应。4)氮气可参与到放电引发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并在液相固定下来。利用IC对介质阻挡放电固氮过程的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过程中,液相固氮产物为亚硝酸和硝酸,后期主要以硝酸为主;固氮效率随峰值电压和电流的升高而提高;在圆柱有机玻璃吸收反应器和砂芯吸收反应器中,砂芯吸收反应器的固氮效果更好;而圆柱有机玻璃吸收反应器与砂芯吸收反应器串联的固氮效果最好,硝酸产率达1.73g/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