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与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中小学学校运动会仍沿用着数十年的老套路、老模式,组织者的思想观念没能跟上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竞赛项目的设置、组织方法、管理措施等落后于现实的需求。如何从目前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中小学学校运动会的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为中小学学校运动会提供改革建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49所中小学2012年—2013年学校运动会竞赛规程和秩序册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在规程中明确指出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少数的学校把选拔体育苗子、发展学校竞技体育、促进体育教学和评价与检测学校体育工作定为运动会的目的;调查的49所学校中48所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只有一所学校一年举办两次运动会;运动会的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1天或者2天;举办的季节都在春秋两个季节;大多数学校的运动会项目以田径为主,部分学校开展趣味性和球类项目;计分办法与国际田联规定的计分方法大致相同;奖励的名次集中在取前6名,或取前8名;奖励方式采用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发放证书与物质奖励;参与运动会的人员以老师为主,参加比赛的学生只达到学生总数的20%-39%。调查表明:江苏省中小学学校运动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举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运动会规程规定的目的在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比赛方式、计分方法等中难以落实;举办运动会的次数少、时间较短且利用不够合理,实际参加的学生明显偏少;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情况而增设了一些项目,但是整个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还是单一,大多是正规的田径运动比赛项目,比赛项目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学校运动会还存在不够注重过程,过分注重结果,奖励名次集中在取前6名或前8名,奖励人数较少;同时在奖励方式上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奖励;比赛的方法,大多是少数运动员精英参与式;运动会的组织几乎全由教师包办,学生被动参加;参与运动会的方式单一。在对49所中小学学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的建议:转变学校运动会的观念——思想上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运动会参与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真正使运动会变成人人参与的运动会。合理设置比赛项目——学校运动会面向对象应为全体学生,既要包括一些具有较强竞技性的、个人的运动项目,也要设置具有较强娱乐性、趣味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坚持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相结合和趣味项目与竞技类项目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改进参与运动会的方式——学生作为运动会的主体,不仅仅是作为运动员参加运动会的比赛,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负责比赛规则的制定,扮演着裁判的角色,准备场地、器材等。强化对全员参与的计分和评价——学校运动会应该改变仅以仅仅依靠几位“明星”即可决定班级名次的做法,成败论英雄的观念,改变正规运动会的精英式的计分与评价,强化对全体学生参与和集体计分和评价。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校运动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