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抗体对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管进行标记计数,并测定肿瘤组织中得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结肠癌(Colon cancer)中得表达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研究TP、微淋巴管密度在结肠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分析TP对结肠癌临床病例特征、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并具备详细临床资料的结肠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癌组织标本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5.3岁,按Dukes临床分期其中A+B期15例,C+D期25例,所有入选病例行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放疗和免疫等治疗。其中高分化癌20例,中低分化癌20例;肿瘤长度>5cm者21例,肿瘤长度<5cm者19例;侵及粘膜-肌层的17例,侵及结肠浆膜的23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5例。另取10例病理检查确认为正常的结肠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结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结肠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抗体对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染色标记,并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e density,MLD),旨在观察D2-40与胸苷磷酸化酶(T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结肠癌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D2-40标记的MLD和TP与结肠癌中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果显示TP主要在细胞浆内表达,显微镜下阳性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或棕褐色。Duck,s C-D期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的结肠癌组织内的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正常组织、Duck,s A-B期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率低的结肠癌组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D2-40表达于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Duck,s C-D期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的结肠癌组织内MLD值显著高于结肠癌旁组织、Duck,s A-B期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率低的结肠癌组织内MLD值(P<0.05);MLD与结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所有病例TP阳性组的MLD值显著高于TP阴性组的MLD值(P<0.05)。结论:1.在结肠癌组织中TP有过度表达,TP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表明TP可作为评估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倾向的重要参数。2.结肠癌组织中的MLD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且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发生密切相关,MLD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转移潜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3.结肠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组织中MLD密切相关,提示TP可能具有促肿瘤淋巴管生成作用。